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带动我市3.51万贫困人口脱贫


本报讯(记者 孙道远)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记者昨日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引导农民围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创业立业,走出了一条独具信阳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围绕旅游元素打造旅游乡村。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对传统古村落的改造升级,同时,利用农户的菜园、果园,打造乡村采摘园、科普教育园及老少皆宜的游乐园,发展郊野绿道、登山步道、单车营地、跑马场等新产品,建立乡村动漫基地、创客基地、主题博物馆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舒适度。我市非常注重对旅游村落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乡村旅游停车场20个,建设乡村旅游厕所76个,改造提升旅游村土特产商店、旅游商品摊位(点)650个,建设乡村垃圾集中收集站35个。全市45个旅游村均在省县主干道设置了明显的路标,基本可以满足游客的自驾需求,让游客到乡村旅游更加便捷、舒适。

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全域旅游。我市一是依托景区,以景区客源带动农家乐、民宿的发展,形成与景区要素互补的发展模式;二是围绕中心城镇打造都市周末休闲区,发展采摘游,吸引周末休闲群体;三是把农村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做多元经营文章;四是对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保护性修复和文化传承的挖掘,进行单体景点打造;五是以“农庄+游购”方式发展带动农副产品加工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增加农户收入。

探索经营方式保障群众获益。我市在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上,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和谐共存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如“托管公司”经营模式,村民以耕地、山场入股,参与投劳用工和收益分红;“合作社”经营模式,农民入股合作社并参与分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由经营实体跟农户签订合约,把生产环节交给农户去做,而市场和销售环节交给公司去处理,形成公司和农户两者优势互补;土地“整体流转”经营模式,由经营实体成片租赁土地开发,垄断性建设和经营管理,按约定的比例,分享经营的收益;自主经营模式,由各个业主以单体农户为单位,在集中的区域分散自主经营,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

由于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我市旅游扶贫工作成绩斐然,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525个具备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行政村中,有56个村已初具规模,进驻托管公司10个,成立合作社41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50个,约8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累计带动3.51万贫困人口脱贫。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