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 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固始:加大扶贫政策供给力度 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


电力扶贫工程彻底解决了贫困村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不通动力电或动力电不足的问题。
扶贫文艺汇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县农业银行员工正在给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手续。
贫困户子女在国机励志学校免费就读。
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流动医疗车开到家门口,村民接受免费体检。
张老埠乡桥头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村村通客车”工程彻底打通了偏远贫困地区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固始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严肃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扛稳抓牢,先后出台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措施,建起了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的坚实支撑体系。

“群众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精准精细抓好政策落地,全面落实好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小额贷款、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下足绣花功夫,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笨办法,把政策落准、落快、落实,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项、不错一个“、到户到人‘全覆盖’”。昨日,接受采访时,固始县县长王治学掷地有声地说。

A 金融扶贫让创有所扶

“现在俺家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尤其是在俺想建养鸡场的时候,县农业银行及时提供了5万元免息贷款,真是帮俺大忙了,现在俺的养鸡场效益很好。”说起金融扶贫,张保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张保林是固始县洪埠乡新房村村民,全家收入仅靠2亩多地,家庭生活十分艰难,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当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张保林向工作队提出自己创业的大胆想法。令张保林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想法得到驻村工作队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驻村工作队不仅帮助张保林找到了合适的养鸡项目,而且帮助他成功申请到小额扶贫贷款。张保林又东拼西凑借了一部分,2015年底顺利建起了养鸡场。

2016年年初,张保林的养鸡场正式开始运营了。因为能吃苦,再加上又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养鸡场的生意很红火。2017年,张保林一家不仅实现了脱贫,而且年收入达到十多万元,成为新房村脱贫致富的模范家庭。

草庙集乡皮岗村周堂组贫困户曹禄明,一直以来脱贫意愿强烈。2017年,他通过帮扶责任人了解到有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后,积极向村金融服务部和乡金融服务站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发展小龙虾养殖。2017年11月,县农商银行为曹禄明提供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得到贷款后,曹禄明在家旁边开挖了近20亩水面的水塘。

为了减少养殖成本,曹禄明从野外捕获小龙虾虾苗,经过前期几个月的养殖,第一批500多斤小龙虾已经上市,获得利润5000多元。据曹禄明预测,今年预计可出售5批小龙虾,利润可达3万元。

近年来,固始县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构建了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和产业支撑“四大金融扶贫体系”,先后建立了1个县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33个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588个村级金融扶贫服务部,实现金融服务体系全覆盖。录入农户信用信息2356127户,评级户数356076户,评级率达99.99%。评级A级以上的农户数334448户,信用率达93.93%。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7200万元,建立“政府+银行+省农信担保+担保集团再担保”四位一体共担贷款风险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直接帮扶模式、直接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模式、间接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模式、“1+2”带动模式等参与实施金融扶贫项目,助推产业脱贫攻坚。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域金融机构扶贫贷款余额达16.88亿元,较年初新增7.99亿元,增长148.91%,其中,产业扶贫贷款3亿元,累计带动贫困户22487户。同时,还引入保险机制,为贫困户、种粮大户购买保险,并开发保险公益岗位2376个。

B 健康扶贫让病有所医

“俺老两口在家能免费鉴定慢性病,不出门就能够拿到要用的药,而且比以前还省了不少钱,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提起健康扶贫,洪埠乡马塘村贫困户刘建华竖起了大拇指。

刘建华老两口年事已高,患有慢性病,常年需要吃药缓解病痛,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加之行动不便,看病买药问题严重困扰着老两口。

据了解,固始县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占57.92%,其中慢性病患者占了很大比重。如何有效满足慢性病困难群众的就医需求成了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部分。

今年以来,固始县卫计委立足实际,以建立慢性病复核鉴定和规范化慢性病门诊、畅通患者用药渠道为抓手,以提升慢性病患者满意度为落脚点,以精准实施健康扶贫政策为要求,从该县四家二级医院(固始第一医院、中医院、信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抽调专业技术力量,组建慢性病复核鉴定医师团队,深入乡镇开展慢性病现场复核鉴定工作。实行限时办结制,确保复核鉴定结果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县人社局办理慢性病门诊卡。对于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进行鉴定。同时,规范慢性病门诊,畅通慢性病患者用药渠道,创新代购代发制度,乡镇慢性病患者药品由县二级医院代购,村卫生室慢性病药品由乡镇卫生院代购,每月统计,逐级上报,层层下发,对行动不便人员,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由村卫生室代购并送药上门。

固始县卫计委党组副书记李春霞告诉记者,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开设了规范化慢性病门诊,困难群众在慢性病门诊报销上享有更高的报销比例,每个月的花费从过去的几百元降至几十元。不仅如此,困难群众还可以从临近的村卫生室直接领取慢性病药品,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跑路。李春霞说,每个星期他们还固定一天进行慢性病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困难群众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充分保障每一个困难群众健康权益。

通过慢病管理服务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固始县慢性病管理服务工作呈现“四多四少”的良好态势,即向下多了,向上少了;在村多了,出门少了;满意多了,抱怨少了;实惠多了,负担少了。截至目前,固始县已为在家贫困人口初筛鉴定79361人,为在家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门诊卡43469张,在家贫困人口用药达17694人。

同时,固始县在落实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救助的基础上,构建了“第五道保障线”,对保障对象保障范围内的合规自付医疗费用按90%比例报销,对合理的自费医疗费用按50%的比例报销,对兑现五道保障线后仍然负担较重的,再给予救助。建立大病救治台账,对9类大病患者790人,全部纳入专项救助范围。

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县内就医实现“一站式”结算,县外住院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医保结算“一条龙”服务。同时,县乡共同组建医疗队,与140435名在家贫困人员实行“一对一”签约服务,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签约服务率100%,完成健康体检126380人,体检率90%。提高门诊慢性病包干报销比例,达到每月360元,创新性实现多种慢性病混合报销,所需药物在乡镇和村级卫生机构均可就近拿到。2017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员住院68025人次,累计补偿金额20091.6万元;贫困人员享受大病补充保险报销23884人次,报销金额4012.2万元;政府救助贫困户88550人次,救助金额达3620万元,真正实现了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有报销、大病有救助,织起了一张健康保障网。

C 安居工程让居有所安

“原来住的房子‘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多亏有了好政策,帮俺建起这三间新平房,有了新房在村里走路腰板都比从前硬了。”8月24日,张老埠乡桥头村的贫困户袁江海笑容满面地说。

袁江海一家三口,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偏瘫在床,13岁的孩子在小学上学,一家人一直蜗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土墙瓦房中。

为解决袁江海家的“住房难”问题,去年,该村“两委”帮他递上危房改造申请,经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和全体村民大会决议,以及张榜公示和乡镇现场审核、县里报审批后,袁江海家被纳入危房改造名单。

如今,袁江海一家搬进了新居,住上了“安居房”。村里还介绍袁江海在附近的水泥销售店帮助装卸水泥,让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一家子的生活终于有了起色。

据了解,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目标,固始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居”政策,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土坯房整治、易地搬迁、村容村貌整治等工程。财政投入1亿多元,完成了4279户贫困户的危房重建。今年,县财政计划投入3.5亿元,按照“一户一宅”“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原则,对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D级危房进行拆除重建,对C级危房进行维修整治,并鼓励对闲置和危房土坯房进行拆除。经过民主评议和审查核实,今年确定贫困户危房重建6471户,已经竣工6091户,竣工率90.4%;贫困户危房整修8777户,已经竣工8129户,竣工率92.6%,非贫困户土坯房拆除重建10371户,竣工9034户,竣工率87.1%;土坯房整修4737户,竣工4102户,竣工率86.6%。8月底可全部完成任务。

大力消除农村土坯房,升级改造村庄危房、道路、厕所、庭院、水电等设施,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完成拆旧复垦任务,并通过光伏和金融扶贫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

安居政策的落地,不仅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还有效地改善了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固始县县委书记曲尚英表示:“现在距脱贫摘帽验收时间已经不多,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全县上下将戒骄戒躁,继续绷紧思想弦,铆足干劲,一鼓作气、一攻到底,为最后的荣誉而战、向最后的问题宣战,不脱贫摘帽誓不罢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