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凌云

“何宏,这周就吃你家的饭了!”说话间,许进华挥舞着勺子正在翻炒着锅里的鸡蛋青椒末。

“沾姑娘的福气了,感谢你们全家的爱心!”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马军对何宏一家说。

“别人待客收钱,她却拿钱待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三年来受益于爱心粥屋的环卫工人张纯兰说。

8月21日的爱心粥屋喜气盈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天刚拂晓,平桥区爱心粥屋如往常一样,早就忙成一团。何宏、许进华都是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的老志愿者,他们长期坚守在爱心粥屋,目的就是为早起忙碌的环卫工人奉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

8月21日,是何宏的女儿王奕涵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后第一次回到爱心粥屋的日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何宏在拒绝举办升学宴并谢绝了亲戚朋友的随礼后,选择带着实习结束刚返回信阳的女儿来爱心粥屋做志愿者。因为家住在羊山新区,早上不到5点,王奕涵便和父母一起起床,一家人早早地赶到平桥区爱心粥屋。

“我让女儿把1000元钱亲手捐到爱心粥屋,并通过参加劳动体会生活的不易,这是对她的一种勉励。比起升学宴来说,这也是一种仪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她感恩社会,也让更多的环卫工人通过我们这碗热气腾腾的粥分享她升学的喜悦。”8月正值升学季,何宏坦言,对于举办升学宴,全家人的态度是不随大流。她觉得,与其让别人破费、让自己劳累,还不如省去这些繁文缛节,把钱拿出来奉献爱心。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一碗热腾腾的粥远比一场“排场”的升学宴更有意义。

1000元只相当于一桌酒席的价格,然而却是爱心粥屋大概一周的开支。记者了解到,2012年至今,何宏已经参与志愿服务7个年头了,除了做爱心粥屋志愿者,她还经常带着女儿义务帮扶平桥区王岗小学的两名贫困生。“等我有经济能力了,要像妈妈及爱心粥屋里的叔叔阿姨们一样,投身公益活动。我觉得妈妈不为我办升学宴挺好的,把钱花在更需要的人身上,比盲目跟风、奢侈浪费更有‘面儿’!”王奕涵大方地说道。

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清平告诉记者,像何宏这样用“包粥”代替“办酒席”庆祝喜事的善举非常好,不仅能庆喜纳福,还能传播爱心,既教导了孩子,又树立了文明新风,值得全社会学习。“爱心粥屋成立3年来,共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130000人次,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包粥’活动中来,分享喜乐,回报社会!”李清平说。

踏入新征程,爱心做起点。何宏希望女儿以感恩相伴,通过努力和付出在学业和人生路上能走得更远。在平桥爱心粥屋8月21日的“今日播报”里,王奕涵用隽秀的字体写道:“用心投入、真诚服务、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