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县脱贫摘帽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袁中青:火红日子得益红色游


田铺乡河浦村袁中青

本报记者 曹新俊

“老板,帮我拿瓶水。”

“好哩,2块钱一瓶,这是零钱,请您收好。”

8月19日,记者在新县田铺乡河浦村采访脱贫户袁中青时,他正在自己的小店里帮游客拿水。4年前,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日子会过得如此红红火火。

“我有俩小孩,2014年的时候,大闺女正上大学,小儿子在上中学,学费都是东拼西凑。”56岁的袁中青告诉记者,他是上门女婿,妻子因故去世后,他不仅要操心2个孩子的学费,还要照顾年迈的岳父,无法外出打工,生活很是艰辛,也因此在当年被确定为贫困户。

“新县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很多,特别是我们田铺乡,有许世友故居,红色资源更是丰富。”田铺乡扶贫办主任余俊介绍,为了让群众脱贫,县、乡对许世友故居进行改造升级,对一批群众进行搬迁安置,并给每家一间门面房,用红色旅游进行“造血”脱贫。

得益于这次景区改造,袁中青也分到了一间门面房,门面房位于许世友故居景区门口,约10平方米,主要卖些饮料。对于袁中青来说,小店虽小,但承载着希望。每天早晨,袁中青都会提前来到店里,把店面打扫干净。每次游客买东西,他童叟无欺,双手奉上,全力呵护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和红色旅游的名片。

“现在,虽然每天都要在店里待12个小时,但活很轻松,每月赚3000多元,还能顾家。可以说,是红色游让我的日子红红火火。”对于如今的生活,袁中青十分满意,非常感谢当地党委、政府给他的帮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