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瑜珊
因为帮助已分家的兄弟,自己不情愿地成了贫困户;凭着自己的勤劳苦干,只用了一年时间就顺利脱贫,这就是“憨傻”却重亲情的脱贫户王大松。
8月20日,记者在吴陈河镇王洼村王大松家见到他时,他刚从田里忙完回来,侄子、侄女在门口玩耍,见到他忙欢跳着迎了过去。王大松指着门前绿油油的连片稻田自豪地说:“看,这都是我自己种的。”
说起自己被定为贫困户,王大松觉得挺难以启齿:“我的贫困都是我哥我弟给我带来的,我才不愿意当这个贫困户呢。”王大松兄弟4个,成年后分了家。本来各自过着小日子挺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大哥因穷一直没娶上媳妇,一场大病后瘫痪在床,至今已花去6万多元的治疗费。小弟因脑溢血意外去世,除了留下2万多元的债务外,还有一双才一两岁的儿女。弟媳精神异常,在小弟去世后不久离家再也没有回来。兄弟的家庭在风雨中飘摇,怎么办?已近花甲之年的王大松毅然决然,这担子他来挑。
债要还,孩子要养,自己本身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生活的出路在哪里呢?2014年被定为贫困户后,帮扶人张传德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自掏腰包资助王大松3000元。他买了3头种猪,开始搞起了养殖。随后,又将村里乡亲们撂荒的田地捡起来耕种,发展起种植。
每天,王大松都像一辆满载的卡车,负重前行。几十亩田地,没钱请人,农忙的时候一天在地里干十四五个小时,直到天黑才回家。照顾好弟弟的两个孩子后,他就在廊灯下切猪菜。王大松说,白天时间不够用,我就夜晚多磨会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王大松的种植、养殖业有了可观的收入,2015年实现家庭纯收入3万多元,顺利脱贫。
不满足于仅仅脱贫,王大松还要带着这个大家庭往致富的路上奔。他像陀螺一样转着,种水稻、育花生、养猪、养牛……目前他已种植直播稻70余亩、花生20亩,还养了20多头猪、3头牛、7只山羊和近百只鸡,2017年实现家庭纯收入6万多元。
王大松说,该享受的政策我都享受到了,但我不能躺在国家的政策上伸手要。人穷志不能倒,我的油门得一直踩着,开足马力自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