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县脱贫摘帽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张保元:旋耕机开辟致富路


陈店乡山背村张保元

本报记者 曹新俊

“你看看,这稻子长得多好,一亩地收1000多斤没啥问题,今年300亩水稻就能收30多万斤稻谷。” 8月20日上午,在新县陈店乡山背村,41岁的张保元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水稻事业”时,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谁承想到,4年前,他的家就是2间简易房,一贫如洗。“当时,为了给老父亲看病,借遍了亲戚朋友,还把刚花12万元盖起的两层小楼抵价57000元给卖了。万般无奈下,我就在山头上弄了2间简易房给一家人住。”说起当时情况,张保元潸然泪下,“除了2间简易房,就剩下两亩多水田,20多只羊,再加上还有一屁股欠债,感觉生活毫无奔头。”

患难时刻见真情。2014年,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引下,张保元通过申请被确认为贫困户。同时,该县国土资源局驻山背村第一书记范朝根多次走访调查,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种植、养殖帮扶计划,并帮他争取到了8万元的2年无息贷款。

“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范书记的指导,让我坚定了生活的信心,更让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张保元用8万元的无息贷款买了一台旋耕机,农忙时帮助其他农户耕作,获得了收入。在帮别人耕作的同时,不怕苦的张保元将目光瞄向了附近的荒地,利用农闲时节,起早贪黑,先后整理出了300多亩耕地,并种上了水稻。

随着日子的不断好转,闲不住的张保元还将利用山上草多、虫多的自然优势,养起了170多只土鸡、30多头羊、10余头本地黄牛以及10窝蜂。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散养,不仅纯天然,而且还省去了饲料成本,每年也有几万元的纯收入。

“现在,虽然早就摘下了‘贫困帽’,但我还会一直干下去,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有信心,就没有富不了的家!”采访结束后,烈日下的张保元又开起了他的小货车,开始了新一轮的劳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