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李海
“患者在县医院做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国内知名专家”“千余元治疗白血病”“贫困户住院‘零押金’,配‘家庭医生’”……近年来,创新医改与健康扶贫的“息县现象”时常见诸媒体,广受好评,其综合支付制度改革及协作医疗的成功经验,被世卫组织赞誉为中国农村卫生界的“小岗村”模式,成为河南省医改示范县。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那么,作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省级贫困县,息县是如何攻坚拔寨,实现医改与健康扶贫“并蒂花开别样红”的可喜成就呢?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家庭医生+“双签约”——让群众少得病
“家庭医生?过去连想都不敢想,那可是有钱人家的专利。现在俺农民也有了,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上门来看病,既方便又便宜!”昨日,在息县杨店乡杨围孜村卫生室,记者巧遇免费前来领取药品的村民王月英,谈起家庭医生,她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月英患高血压多年,她每年的药费约1700元,以往按照新农合报销比例她需要自费400多元,自从2017年年初签约《息县城乡居民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协议书》后,她每年自付仅需162元,还能享受常规检查和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问诊。
记者在协议书上看到,所列的息县城乡居民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包服务对象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慢性病人,而针对慢性病人群,根据病情的不同等级程度,提供有基础包、初级包、中级包、高级包等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包。
“基础包是满足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群众一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初级包、中级包、高级包则是为满足不同人群健康的个性化需求,如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病和精神病4类慢性病人,从用药、定期复查、卫生保健等一系列服务。”杨围孜村卫生室村医丁永告诉记者,王月英选择的高血压中级包后,少花的近300元都是由政府统筹购买的。
“近几年,息县新农合基金结余2亿多元,结余的基金通过多种方式反哺给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根据签订服务包的级差,医保和公共卫生经费承担180-4865元不等,个人只需要承担20-540元不等。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个人承担的10%也由政府兜底,仅此一项一年就达507万元。”息县城乡医保基金管理中心李煜说。
据李煜介绍,息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常见病、慢性病高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一度比较突出。家庭医生+“健康签约服务包”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就近就医及多样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广大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而且以“四两拨千斤”之效发挥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用,真正让人人都享有健康实惠。
截至目前,全县签约“服务包”的乡镇居民签约率达93.22%,城镇居民签约率达62.63%,签约居民慢性病服务包报销比例提高到90%,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包含健康指导、疾病预防、日常干预管理、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保障。
今年6月,息县深化医改助健康扶贫再出新规——农村贫困患者享受“双签约”服务。“双签约”即家庭医生团队与贫困群众签约,解决群众看病问题;乡村干部团队与贫困群众签约,解决群众政策不知晓、就医报销难的问题,有效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困难群众“就医有保障、报销有人管”,从而破解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
综合支付+“5+3”保障网——让群众看得起病
为解决“看病贵”问题,息县推行新农合综合支付制度改革,群众看病可以先报销后付费,同时还避免了过度医疗。
“综合支付的主要特点,是由按项目付费改为按病种打包付费。”李煜介绍,以单纯性急性阑尾炎为例,息县新农合确定的县级A路径打包费用为2900元,新农合补贴2000元,自费900元。过去要全额垫付,出院后才能报销,现在病人交完自费部分,就能出院。
息县经过对多年住院病种的统计分析,确定纳入改革的病种范围,由专家制定出科学的、本土化的临床路径,根据多年就医数量和诊费金额协商确定病种费用。全县纳入支付方式改革的病种,从2011年的34个扩大到如今的420个,县、乡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78.22%和98.5%,基本涵盖了常见病、多发病。
为最大便利地方便群众、节省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近两年,息县还开创了门诊临床路径,对一些不需要住院治疗的疾病,门诊治疗亦可享受报销政策,开全市临床路径之先河。
息县中医院是息县综合支付改革门诊临床路径的受益者,院长张胜利深有感触:“这两年,县里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相比综合医院,在中医院就诊,起付线降低200元、报销比例提高10%,尤其是76个中医门诊临床路径,大大满足了病人需求,让很多门诊病人通过中医治疗获得康复,也促进了医院健康良性发展和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
综合支付制度改革成为撬动息县深化医改的支点,破除了医院的逐利机制,使医生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临床路径治病救人,并保证了城乡医保基金运行稳定,不仅没有出现“穿底”现象,盈余部分又被用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改革以来,息县医疗机构人均住院天数由原来的8.6天下降到改革后的6.4天,县级住院次均费用3328元、乡镇级1395元,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众所周知,有着“血癌”之称的白血病治疗费用极高。然而1989年9月出生的白土店乡街村贫困群众王苏营,2017年因确诊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后8次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医疗总费用246240.45元,经各项政策补偿后自费总费用仅为6365.09元,实际报销比例高达97.4%。背后是息县“5+3”健康扶贫政策保障网带给他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5+3”健康扶贫保障网是息县健康扶贫扶到边、扶到底的创新和举措,“5”就是包括家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和“信阳市第五道医疗保障线”在内的5项保障。在此基础上,息县又探索出台了提高贫困人口报销比例、开展免费健康签约、强化政府兜底保障等“3”项政策措施。
任仲宝向记者详细解读了这个“3”:一是全面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起付线,并提高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乡镇达95%、县级达85%、县外达75%,县内和县外报销比例都比省定标准高10%;二是由县财政出资,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购买健康签约服务包,实现对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全覆盖,并延伸到所有贫困人口及重点管理人群;三是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经上述各项保障报销补偿后,在县内、县外年度内累计合规部分超过5000元和10000元的由政府全额兜底,并对“鳏寡孤独痴残”等六类政策兜底对象实行免费医疗。2017年,共免除533名兜底对象医疗费用371.27万元,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
“‘5+3’保障网实施之初,信息没有实现无缝对接,贫困户要多部门办理,手续多跨时长。从去年6月份起,我们在定点医院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免去跑路之苦,变贫困户自证身份为系统自动识别,一张身份证即可将‘5+3’的所有保障一步享受到位。”任仲宝说,今年前五个月,全县已免收贫困患者住院押金16255人次、974.67万元,全部实施“一站式”就医结算。
医联体医共体下的分级诊疗——让群众看得好病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这是不少地方的现状。而在息县,老百姓对在家门口就医却越来越放心,坊间常说“县里就有好医生,看病何须赴京城。”
“过去俺真是想都不敢想,现在看病恁便利,而且县里也能看大病!”项店镇张贵喜感触颇深。
今年年初,张贵喜因胸痛到镇卫生院做心电图,心电图结果通过“云心电”协作医疗平台,实时出现在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心电医学专家的案头。专家发现张贵喜的心血管有梗塞迹象,立即安排他通过绿色通道入住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施行心血管介入手术。半个月后,张贵喜转回镇卫生院做康复治疗,既降低了花费又方便了其子女照顾。
“过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延误病情。因为乡镇卫生院看不好心电图,县级医院也做不了心脏介入手术,病人只能选择外疗。”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宗卫感慨地说,如今,医联体带强了息县县级医院,医共体带活了乡镇卫生院,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
医联体就是县级医院对上与市级以上三甲医院的联合协作。近年来,息县人民医院、息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原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北京阜外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省妇儿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
医联体给息县培育出了众多特色优势专科,使群众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心脏介入手术为例,三年前,息县没有一家医院能够开展此项手术。2016年3月,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阜外医院救助中心建立医联体,阜外医院的专家到二院为息县患者做了第一台心脏介入手术,截至目前,已完成心脏介入手术近2000例。息县人民医院由县政府投资1000多万的大型数字造影机2016年10月份正式启用,2017年3月份成功开展了首例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如今,息县人民医院成为信阳市唯一一家二甲医院,息县第二人民医院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在公疗医院基础上发展壮大的二级综合医院。
息县县级龙头医院的发展壮大为医共体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共体就是县级医院对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资源整合。息县以县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以20个乡镇卫生院为龙身,以300多个村卫生室为龙尾,建立起了两大医共体。
医共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云心电、云影像的诊断,医疗机构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有,探索出了一个“让患者少跑路、让信息多传输”,医疗资源得以合理配置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全县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医联体、医共体打通就医路上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让老百姓就医无障碍,使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及时转诊,改变了老百姓“住院到省、市大医院”的习惯,息县患者外诊率从2011年的29.78%下降到目前的10.87%,仅息县人民医院去年住院病人量就增加50%;2017年县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同步增加11.23%。
落实新医改理念与政策,探索创新医改的“息县模式”。如今,息县医改结出的硕果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但医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系列提升医疗“软硬件”的措施正在息县紧锣密鼓地实施:
对县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升级改造,对20所乡镇卫生院、338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建立新医改数字导航平台;
开设“医共体”乡村医生能力提高培训班,提高基层医疗队伍水平;
通过落实“369人才工程”、“六措并举”为基层培养人才、提升能力,引入域外医疗技术和人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等方式,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管理能力……
“我们的终极目的是更方便群众就医,最终达到能够完全解决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大限度提升医疗卫生系统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效率,把医改与健康扶贫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真正为贫困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息县县委书记金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