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寻找革命烈士后人”计划在四川省巴中市启动 前期已寻访到28名红军烈士后人,其中我市有17人


本报讯(记者 李 海)帮助革命烈士与后人“重聚”,传承红色精神。7月29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与今日头条在四川省巴中市川陕革命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前联合启动“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计划。该计划前期已寻访到烈士后人28名,其中我市有17人。2名新县籍和1名商城籍烈士后人代表到场参加启动仪式并祭拜先辈。

作为“寻找革命烈士后人”计划的首批合作陵园之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据该馆馆长薛元勋介绍,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战略转移,同年12月抵达川陕边界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队伍中的大部分红军战士来自大别山区。目前,陵园姓名记载的外省籍贯红军烈士共218人,但其中有后人祭扫的不足10位。由于革命烈士牺牲年代久远,牺牲地往往远离家乡,加之地方基层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又多次出现重大调整,烈士后人无法获悉自己先辈安葬何处的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

今日头条总编辑张辅评表示,“寻找革命烈士后人”计划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确寻访革命烈士后人、弘扬革命文化,有助于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了解革命历史、领会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今日头条将在“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计划推进过程中,根据所获革命烈士线索,挖掘一批体现红色革命精神的革命历史故事,并通过传播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革命历史故事,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革命传统教育。

启动仪式上,我市新县籍烈士肖永贵、杨裕富和商城籍烈士陈自刚的后人分别讲述了家人多年来寻找先辈安葬地的心路历程,并表示今后要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发展。

据悉,“寻找烈士后人”计划将联合包括信阳日报、信阳晚报在内的多家革命老区媒体,发起成立“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这些服务团首批成员将共同服务于计划的革命烈士资料梳理、寻亲信息发布、信息比对核实等环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