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国335个地市、2853个县区共设立3001个不动产办事大厅、3.8万个窗口,8万多一线工作人员每天为30多万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作为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动产登记精简审批,化解“堵点”“痛点”,解决“不为”“乱为”问题,成为保护财产产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翼。
房屋转让:一窗受理、一站服务
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随着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改革目标全面实现,制度红利进入集中释放阶段。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共有109个大厅出现过凌晨排队、黄牛倒号的问题。”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小组召集人冷宏志说,经过不断整改,目前全国600多个县区将交易职责与登记职责整合,办事效率明显提升。福州、南宁、长沙、沈阳4个省会城市将登记和交易职责整合,清理取消了交易申请、交易审核确认、现场合同备案等环节,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间减少一半以上。湖南怀化等86个地市将原来转移登记的6个环节精简为3个环节,办理时间压缩至5天左右。
各地注重机制突破,健全部门联办机制,对房屋转让涉及的登记、税收和交易管理等,通过“一窗受理”,让企业和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国有488个县区实现登记、税务、交易“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设立综合受理窗口2095个。
针对抵押登记量大面广、农村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的实际,登记服务端口前移,在银行开放抵押登记端口2200多个,在乡镇设立受理点5700多个。
技术平台:审批不见面、全天不打烊
提高登记效率、便民利民,离不开数据平台支撑。自2015年11月国家级信息平台上线运行,2017年8月所有市县全部接入以来,汇交存量登记数据3.6亿多条,接收增量数据9000多万条。
各地高度重视数据整合和平台建设,累计投入106.3亿元,目前2607个县区完成中心城区房地现势登记数据整合汇交,2694个县区正在开展历史数据清理整合。各地建立健全权籍调查工作机制,1900多个县区实施权籍调查市场化。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国584个县区启动“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1039个办事大厅推出网络化预约服务,设置自助查询设备1600多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减少了现场排队等候时间。福州市将网上申请系统、预审系统、登记系统和税务系统进行集成,开发网上办事平台,通过电脑、手机、自助机等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精准预约、上传材料、查询进度,“不见面审批”超过七成。
南宁市以多部门数据互联共享为基础,首创“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办证服务模式,利用网上申请、自动识别、智能比对、自动审核等功能,商品房预告登记等6项业务全自助办理、全流程无人工干预,95%的业务“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
消除奇葩:告别“有关材料”
从“白蚁防治证明”到“其他材料”和“有关材料”,健全制度就要消除各类奇葩证明,关键在于登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截至目前,全国有2826个大厅在办事场所和门户网站公开了办理流程,2796个大厅建立了一次性告知制度,1400多个县区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取消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交易确认告知书、合同备案证明等材料。海口取消了要求权利人提供的“白蚁防治证明”“房屋维修基金缴纳凭证”。无锡市明确了材料目录清单的模糊和兜底性内容,告别“其他材料”“有关材料”。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说,总体上,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取得决定性进展。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财产登记”在我国营商环境10项指标中排名第二。
“要清醒看到,这项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改进空间还很大。”王广华说。据调查,目前全国仍有167个大厅存在强制房源核验环节,584个大厅存在强制交易确认告知环节,557个大厅仍将交易确认告知书作为不动产登记要件,没有实现交易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群众多头跑、被折腾。中办国办将不动产登记作为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
“这已经成为‘四风’问题新表现之一。”王广华说,将全面整改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以更好地保护公民财产权、优化国内营商环境。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