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银鸽)近日,在今日头条宣布发起“寻找革命烈士后人”项目后,信阳日报、信阳晚报联合河南商报、大河报等媒体,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联动,共同发力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寻找亲人。随着87位河南信阳籍英烈的信息逐渐完善公布,在本报记者及民政部门的多方找寻下,截至7月18日,已有10位新县籍烈士的亲人被找到。

信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不但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主战场,还培育出了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南转战巴山,创建了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纠集各军阀部队约20万人,妄图在3个月内将红军围歼于川陕边境。8万多名红军将士在历时10个月的反围攻作战中,以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取得胜利,巩固和扩大了川陕苏区。如今,在四川省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2.5万多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寻找烈士的后人,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这些烈士虽然无法长眠故土,但还有牵挂着他们和他们牵挂着的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馆长薛元勋说,希望能通过媒体将这些烈士的未了心愿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寻找烈士的后人。通过整理核实,在这2万多名英烈中,有名有姓的河南籍烈士有87人,且均为信阳人。

得知为信阳籍烈士寻亲的消息后,信阳市宣传部门和民政部门高度重视。信阳日报、信阳晚报派出为烈士寻亲报道组。市民政局下发通知,请烈士机关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帮助寻找烈士亲人。

“在所公布的87位信阳籍烈士名单中,新县籍最多。”据新县民政局优抚股股长陶良普介绍,得知该消息后,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县民政部门立即发动,通过民政部门工作信息群、电话等方式通知各乡镇、村开展全面排查;联系各姓氏文化研究会查询家谱核对信息。

截至目前,已经有崔玉胡、杜定厚、杨乐洋、王安德、高德清、张佰志、肖永贵、杨裕富、吴绪太、杨传中10位新县籍烈士的后人核对后确认。

下一步,本报记者将继续寻找烈士后人,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欢迎向本报提供烈士亲人线索,热线电话:6225000、6221395。

(87位英烈信息详见本报今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