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我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询问会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11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围绕我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询问,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一作答,阐述了大气和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打算等。现将问答内容刊发如下,接受社会监督。
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余国忠:我市环境质量总体不错,但是,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些指标不如去年,特别是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请问,当前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水污染防治工作最急需解决哪些问题?市政府在大气、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市政府副市长邵春杰:感谢各位代表对环境攻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正如询问的问题所说的那样,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市大气和水质量方面,有些指标确实不太理想,特别是河流断面水质方面,2018年第一季度连续出现了超标现象。空气质量虽然说1月份-5月份,我市PM10、PM2.5及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在全省仍然居于领先地位,但是改善幅度存在不足。
今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改善之所以不够理想,我认为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监控不到位。经过去年年底30天攻坚冲刺行动,我市扣除沙尘暴天气影响后,PM10是完成了省定目标的,导致开年后产生了一定的盲目乐观情绪,认为今年的压力不会像去年那么大,从而有一种想歇歇脚、缓口气的心理。比如,市攻坚办的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够,督导检查与问责与去年年底相比,有所松懈。同时,市攻坚办45个成员单位在履职尽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扬尘治理、燃煤散烧等方面监管存在一些漏洞。二是1月份-5月份我市受到较繁频率沙尘天气影响。据统计,1月份-5月份,我市共经历了10次大的沙尘传输及回流影响,较往年相比频繁许多,持续时间长,导致我市出现了17天轻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1天重度污染。三是工业污染管控方面我市不占优势。随着环境攻坚的深入,这两年豫北地市工业企业该治理的治理,该关停的关停,由于其工业体量大,所以整治关停后效果十分明显。而我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同比情形下,我市不占优势。四是107国道的影响。去年1月份-7月份,由于彩虹桥维修,107国道中心城区段所有大车是处于禁行状态的。但自去年8月9日彩虹桥开通后,重载车辆与去年相比显著增加,每天达到2万辆左右。由于107国道与审计局站点直线距离900米,而这些污染源去年同期是没有的。五是两场50年一遇的暴雪影响。1月份-2月份我市连续遭遇两场50年一遇的暴雪,在大雪覆盖之下,当时没有工地施工、极少车辆行驶,但是那段时间我市PM2.5仍居高不下,呈现轻度和重度污染,这一事实说明燃煤问题突出。这与去年同期也是明显不同的。
总体来说,1月份-5月份我市空气质量在绝对值方面仍居于全省领先位次,为全省最优,但是由于以上原因或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不足。前段时间,针对存在的问题,市环境污染攻坚战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依据职责分工,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来,已基本扭转了被动局面,受到了省环保厅的肯定。
针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几项因素,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解决保障河流生态流量问题;二是解决城区污水管网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彻底问题;三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化肥等农业农村面源问题;四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根据上级任务安排,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大气方面,去年8月份我市先后实施了豫东豫南PM10降点攻坚战、决战决胜60天、攻坚冲刺30天等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从下降幅度看,留给下半年的改善空间很小,即使复制去年的措施,今年气象条件稍有转差,也可能出现同比不降反升,下半年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困难,我们着力强化以下措施:一是全面加强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在施工工地、拆迁现场、主次干道、混凝土搅拌站、物料堆场等处全面落实除尘、抑尘措施。二是切实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加快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安转进度,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执法检查;加大城市道路交通疏导力度,减少机动车怠速尾气污染排放;加快老旧车淘汰进度;大气发展绿色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加快公交车更新步伐,推广使用新能源机动车,増加公交路线,延长运行时间。三是大力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河南省餐饮服务行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展城市建成区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强餐饮行业排查力度,严格餐饮服务项目环保要求,禁止露天碳烤。四是严格认真开展清洁城市行动。广泛发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区街道办、社区、居民小区等,每周开展一次全城大扫除,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区域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除。五是推进油气回收治理和监管。所有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等实施回收治理改造,确保稳定达标。装卸过程油气回收装置必须稳定运行,不得出现渗漏、滴油等现象。六是强化考核,严格督查。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采取巡查暗访、专项检查、异地互查等方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水方面,一是强力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及雨污分流工作。加快中心城区及各县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推进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产业集聚区废水做到应收尽收。强力推进市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尽快投入使用。二是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依托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平台,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选用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建立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三是继续重拳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遵循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思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规范管理,加强和完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依法依规整治全市范围内所有畜禽养殖场(户),推进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四是推动实施“一河一策”。印发实施全市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细化落实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方面工作内容。五是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按照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1+2+9”系列文件要求及2018年工作安排,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生态湿地建设及饮用水源地专项排查整治及设标立界等重点工作。六是认真考核,严格追责。对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工作滞后的辖区和部门,采取致函、约谈、曝光、问责等措施,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进行追责。
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霞: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市的案件,是否制定了充分的整改预案?下一步用什么方法做到立行立改?
市政府副市长邵春杰: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我省开展“回头看”期间,我市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确保举报件按时保质办结。一是及时部署。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工作部署会议,就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各项工作对各辖区进行了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作出重要强调,要求各辖区及时组织专人专班,全面开展摸底排查,有效解决矛盾问题,全面抓好整改工作。二是加强领导。制定了《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信阳市协调保障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市协调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资料文件组、交办案件办理组、后勤服务组、安保维稳组、信息宣传组6个小组,全面统筹协调保障工作。三是强化监督。交办案件办理组由市纪委相关负责同志任组长,全程跟踪案件办理情况,倒逼各辖区、各部门落实整改责任。
下一步用什么方法做到立行立改?一是迅速交办。每晚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举报件后,第一时间转交给相关责任单位,连夜进行查处。同时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专栏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审核。责任单位上报案件办理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确保真正整改到位。三是督办催办。对不能按时办结、重复率较高的责任单位,向辖区政府致函督办,督促其加快速度、扎实整改,确保按时保质、群众满意。四是及时回复。案件交办组24小时值班,收到县区案卷后立即审核,审核通过后立即报送、连夜报送省整改办。
各位代表,再次感谢大家对环境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当前,全国上下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和全民治污的态势已经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克难攻坚,确保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为信阳的天蓝、水碧、地净做出新贡献。
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余淑红:我市部分建筑工地造成扬尘污染,导致PM10浓度升高。请问在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方面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和监控手段,效果如何?
市住建局副局长张奔:首先,导致PM10浓度升高的因素有很多,概括地说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扬尘污染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建筑工地属工业污染源之一,它又分为道路、市政、水利、公路、渣土运输、拆迁等工地。按照市政府的职责分工,市住建局承担着中心城区已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房屋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为做好控尘工作,市住建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格履职,多措并举,全力打好保卫蓝天攻坚战。一是成立组织。专门设立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办公室,协调组织局系统有关单位严格按照“六个百分之百”标准要求开展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二是合力整治。建立建筑扬尘污染防控闭合管理制度,局属安监、质监、城建监察三支队伍全体上阵,明确各单位职责,合力开展建筑扬尘防控督查工作。三是强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措施,调增防治费用,使扬尘防治费用得到有效保证;严格落实开复工管理制度,对扬尘防治措施不落实的工地,不予批准开复工;实行“三员”管理制度和重污染天气扬尘防治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企业扬尘治理的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辖区政府的监督责任;开展晨查夜查行动,对直接监管的工地开展不间断巡查。四是加强监控。要求中心城区一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地全部安装监控并实现联网,利用建筑工地扬尘监控平台,实施24小时监控,及时发现查处现场扬尘污染问题。五是严格执法。检查中对一般问题直接现场进行纠正处理,对问题较多的下发停工整改通知,对问题严重的进行立案查处。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我局共立案查处80多起,经济处罚近240万元。
通过综合运用各项措施统筹推进治理攻坚,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30日,省扬尘污染治理督导组驻信阳一个月工作反馈意见:5月份信阳PM10浓度比4月份下降了26.6%,较好地完成了5月份的控尘任务。下一步,我局要充分利用监控平台做好中心城区施工工地的监控巡查,坚决落实和完成好“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禁止”标准。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广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结合信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一步提高扬尘管控水平,使我市建筑工地控尘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东升:重污染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是否存在一些企业恶意排污或者夜间偷排偷放的情况?市环保局作为主管部门是如何监管的,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执法力度如何?
市环保局局长马富增:询问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我逐项回答:
1.按照原环保部发布的重污染行业目录,我市涉及到的企业主要有华豫电厂,明港钢厂,华新、天瑞、同力等水泥厂,恒远等造纸业,鸡公山、乌龙等酒厂。这些企业有的涉水、有的涉气,或者既涉水又涉气,大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这些企业相对比较规范,除一些无组织排放外,恶意偷排的情况极其少见。
2.作为主管部门,我们严格要求并督促重污染企业按照国家要求建设治污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并从三个方面加强对企业的严格监管。一是要求所有重污染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联网,目前已安装联网50家,年底前将达到126家,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二是对大型的重污染企业坚持每年手工比对监测,并及时维修校正,确保自动监测数据完整、准确、有效。三是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即每季度对污染企业抽查一遍,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确保日常监管有力有效。
3.对重污染企业偷排漏排的,我们历来都坚持及时从严惩处。如去年11月份,在执法人员的双随机抽查中,发现某酒厂存在污染设施运行不正常,有偷排现象,立即对其进行立案查处,责令其立即整改并罚款13万元,起到了很好的惩戒作用。2017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偷排漏排17起,处罚总金额125万元,拘留8人,查封扣押2起,有力打击了偷排漏排等违规违法行为。
五、市人大代表陈伟:黑臭水体和内河污染在我市非常突出,市区污水管网规划缺失,建设滞后,导致河沟、塘堰水体黑臭,请问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今后如何加快污水管网规划和建设工作?
市城管局局长张立英:我市中心城区经环保部门检测共有59处水体被列入“轻度黑臭水体”,其中内河类黑臭水体27处(分属15条内河);湖、塘、堰类黑臭水体32处。目前,已治理完成40处(32处湖塘堰、8处内河类),余下19处黑臭水体(分属11条内河)正在整治,要求于2018年底前全部整治完成。
根据水体黑臭成因,结合实际情况,在水体治理方面:针对湖塘堰治理,主要采取打捞水体漂浮物、清理沿岸垃圾、搬迁周边养殖场、种植水生植物以及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针对河道治理,主要采取清理河道垃圾及淤泥、对沿岸生活污水排放口进行截污、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等措施,对已整治河道建立常态管护机制,及时清理垃圾、疏通截污口,保证河道清洁。在污水处理方面,根据《信阳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1年—2020年)》,已建成市污水处理一厂,运行规模为20万吨/日,正在实施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5万吨/日,配套管网28.26公里;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5万吨/日,配套管网54.65公里,要求于2018年底建成投运,届时将满足新建城区和开发区对污水处理的要求。
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抓好水体长效管理。督促辖区政府加大已治理水体日常保洁和管护力度,完善日报送、周汇总、季报告和周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水质检测,防治水质反弹。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提高市民支持率、参与率。二是加快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采取PPP模式对未完成治理的11条内河实施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已分20多个标段全面开工。下一步将积极协调、配合建设单位,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主体工程2018年年底前竣工,届时将累计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30公里,使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基本消除城区污水直排内河现象。三是补齐污水处理短板。加大对市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PPP项目社会资本方的督促协调力度,力促工程于2018年底建成投运。分年度对未铺设污水管网的居民小区、市政道路进行管网配建和改造,推动中心城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着手编制新的排水专项规划,为今后城市排水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少星:近年来,我市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果畜禽排泄物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将会产生污染。请问,我市畜禽养殖污染状况怎样?采取哪些措施防治畜禽养殖对水体污染?
市畜牧局局长刘正国:我市是畜牧业大市,家禽业名列全省第一,畜牧业产值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全市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566.57万头、21.1万头、106.62万只、1.64亿只。畜牧业产值166.4亿元,居全省第4位。按照数据测算,全市畜禽养殖共产生粪尿1183.11万吨,其中粪601.67万吨、尿581.44万吨。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也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市畜牧局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2017年被市政府和市环境攻坚指挥部评为水污染防治工作优秀单位,2018年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多次召开全市畜牧业污染防治工作会和推进会,加大指导检查和技术服务力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正有力有序推进。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畜牧局切实履行畜牧部门污染防治职责,攻坚克难,坚决打赢畜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积极开展了禁养区划定工作。2016年畜牧、环保部门联合开展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调整工作,开展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截至目前,全市共关闭搬迁养殖场户1545家。二是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连续两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重点完成了非禁养区养殖场开展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880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9.7%,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3%。三是积极发挥畜牧部门牵头作用。细化工作方案,采取得力措施,有条不紊地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与各县畜牧局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继续采取分片包干督导督查制度,加大指导检查力度,监管实行常态化和制度化。四是合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主动对接市攻坚办,把畜禽污染防治纳入整体环境攻坚工作范畴。充分利用公安、环保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通过严厉打击,震慑违法行为。五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技术指导和服务,一手抓污染防治,一手抓生产发展,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将生态畜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了“猪-沼-菜(果、茶、林)”等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就地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实现生产环保协调发展。目前已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场16家,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1家。
针对我市畜牧业数量众多、遍布城乡、种养脱节等现状和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问题,市畜牧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坚持问题导向,密切配合,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做好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胡贤斌: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财政的投入。请问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在财政投入方面的情况怎样?如何保证财政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
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占虎:正如这位委员所指出那样,做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资金投入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然,更是我们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站位全局,统筹各方面资金加大投入,为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以2017年为例,全市预算安排5.5亿元,统筹资金4.9亿元,用于防治工作。市本级尽管财力十分有限,增长乏力,但近几年我们在污染防治方面投入逐年加大:2016年投入3.5亿元,2017年投入3.74亿元,2018年计划投入3.92亿元(很可能突破4亿元)。除上述动用自身财力直接投入外,我们还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和政府平台公司融资等方式投入更大。如:在建的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是通过PPP模式与北京桑德公司合作,合同价3.4亿元;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仅征地拆迁各辖区上报需资金8亿元,我们已协调由华信公司融资,现已根据征拆进度陆续到位。
为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我们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严防截留挪用。市财政监督局每年都配合省财政厅进行一次环保资金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另一方面,我们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年度考核,并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如将之作为对县区、实施单位予以奖补的依据,作为下年度资金安排的计算因素等。与此同时,从今年起,我们将全面落实市政府出台的《信阳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信阳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县区实施以奖惩促防治。以今年2月份为例,根据市环保局的考核结果,在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方面扣缴相关县区336万元,奖励338.7万元;水环境生态补偿方面,扣缴相关县区9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认真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投入。同时也将进一步理清市直与各县区之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分级负担,共同防治;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压实县区和企业的责任,共同努力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八、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霞:农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请问,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市水利局局长叶长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2005年调查,我市有26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存在水质问题,占当时全市农村人口的50.1%。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截止到2015年,全市共实施10批次,投入资金17.12亿元,实际解决315.2万农村居民和59.9万学校师生饮用水不安全问题。2016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来,截至2017年年底,共实施了3批次,受益人口110.5万人。2018年,为确保6个贫困县按时脱贫摘帽,各县区政府计划整合涉农资金3.63亿元,对全市493个行政村、87.95万人继续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后可彻底解决全市所有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1.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四难”。一是工程竣工验收后向当地政府移交难。二是工程管网长、地域复杂管护难。三是农村居民常年外出务工较多,日常用水量极少,收费难。四是在无管护经费、水费收缴困难的现实情况下,大部分水厂运营难。
2.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水源保护。主动与环保部门对接,提供2005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所有建设工程的清单,由环保部门及时划分饮水水源保护区,2019年年底前可完成划定工作。二是加强水质检测。认真排查饮用水水质安全风险隐患,加强与卫计部门沟通,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对水源水、水厂出厂水、末梢水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同时,按照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积极排查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现状,根据水质化验情况,由县区政府统筹出资,解决所属辖区内农村居民饮用山泉水和自备水源水质检测工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为确保工程建得起、管的好、长受益,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形成了《信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初稿)》,现已上报市政府,正在征求相关市直部门意见。同时,各县区也正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九、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冯桂荣:今年以来,我市水环境情况不容乐观,一季度出境断面水质多处超标。请问我市河流的实际情况究竟怎么样,超标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环保部门在河流污染防治执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市环保局局长马富增:询问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我分别回答:
1.我市国、省控断面共12个。今年第一季度,我市河流水质断面多处超标,1月份5个断面超标,2月份7个断面超标,3月份8个断面超标。三月中旬开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上到市四大家领导,下到乡村干部,上下一心,共同发力,采取截污纳管、清理河道、生态调水等措施。第二季度开始,我市水质出现较大改善,4月份1个断面轻微超标,5月份3个断面轻微超标,6月份跟踪测试全达标。
2.根据监测数据,我市断面超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也有少数超标)。我们分析,造成这些因子超标的主要污染源,一是生活污水直排,二是畜禽养殖污染,三是农业面源污染,四是河道采砂扰动河床造成的污染。
3.一是密切关注水质状况。每月月初对国省控12个断面开展跟踪监测,对浉河、淮干、白露河、潢河等敏感河流进行加密监测,分析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异常,及时报请市政府采取措施。二是加密设置监测断面。确定35个各辖区出入境水质监测断面,理清辖区水质责任。自今年3月份开始,对各辖区水环境质量实施生态补偿。三是严格污染源监管。加强对污水处理厂、涉水工业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油站等涉水污染源的执法监管,特别是加大对氮磷等污染物监管力度,促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四是彻底清除断面周边污染源。截至6月13日,累计清理河道80700米、清理垃圾241.75吨、整治取缔污染源270个。五是提请从严问责。今年以来,因环境污染防治问题,提请市纪委追责37人(其中约谈3人、通报批评1人、诫勉谈话15人、党内警告5人、党内严重警告3人、行政警告6人、行政记过2人、免职2人)。
4.下一步,环保局将进一步履职尽责,持续监测河流水质状况,当好政府参谋助手;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牵头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做出应有贡献。
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梁志宏:我市河道采砂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当前在规范河道采砂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市水利局局长叶长青:淮河河沙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素有“软黄金”之称,且开采简单、开采成本低;加之建筑市场对河砂需求量大,尤其是近年来从事采砂作业的人员和进入资金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我们年年对非法采砂加大打击力度,但是效果不佳,以致河道采砂管理成为“顽疾”。
1.我市河道采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河道采砂监督管理粗放,采砂带来的问题屡禁不止。二是监管手段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智能监控手段。三是对河道采砂管理的政治站位不高,且认识不到位。
2.针对当前河道采砂突出问题采取的措施。针对我市河道采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类河道采砂综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市河道采砂秩序。特别是前段时间,罗山县滥采河砂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中央首长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做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市上下提升站位,迅速行动,采取强力措施,加强河道采砂监督管理。一是从5月24日开始,对淮河干流及支流河道实施全面禁采。二是对全市范围内所有河湖库、重点河段的非法采砂行为和线索,进行拉网式大排查,找准症结,建立台账。三是联合公安局开展打击整治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四是制定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方案,集中开展淮河河岸绿化行动;加强河道岸线保护,恢复河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由于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目前我市正在按照省定的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整治任务。
3.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强化河道采砂监管,严格落实“五个不准”。二是建立健全河砂经营管理长效机制,形成了《关于完善河道采砂管理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初稿)》,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三是落实各级河长和防汛责任人监管职责,确保河道采砂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十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继昌:南湾水库是中心城区唯一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围绕水源保护作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应对治理措施?
市环保局局长马富增:南湾水库是信阳市中心城区目前唯一的水源地,涉及人民饮水安全,必须保护好这一湖清水。近几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严密监测。市环境监测站对南湾水库饮用水源取水口及重要入湖支流谭家河、董家河等入库河流水质每月开展一次例行监测,每年开展一次全因子分析监测,时刻关注水质变化。
2.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2012年在国家、省里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实施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先后投入近2亿元,整治上游养殖场,裁减生猪15.6万头,拆除猪舍面积近50万平方米;试点改造生态茶园10500亩;新建湿地、河岸带修复面积360余亩;设立界桩、标志、标识和警示牌11公里;谭家河镇、浉河港镇建成300吨/天污水处理系统设施,董家河镇1000 吨/天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沿湖建设上百处生活垃圾站,配套90台垃圾清运车辆;购置监测设备9套,初步建成常规监测和预警体系。
3.开展饮用水源水污染防治专项活动。今年年初,市环保局联合市检察院、市环境攻坚办、浉河区、南湾湖风景区、鸡公山管理区等部门,开展环南湾湖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此次专项行动开展80余天,出动1500余人次,共排查环湖违法违规项目277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整改116家,由环保部门责令整改90家,立案查处54家,拟关闭取缔17家,向浉河区人民政府、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致函要求履行辖区环境保护责任。
4.每年度开展一次饮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
5.不断提升科学护水能力。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环科院专家组对南湾湖取样分析、现场勘查,完成了南湾水库藻类水华应急监测项目结题报告、南湾水库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为南湾湖饮用水源保护提供了强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