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摒弃“等靠要” 奋力“摘穷帽”


潢川县由“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发展

本报讯(记者 夏青云 通讯员 晏乾坤)记者昨日在潢川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从脱贫户中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激励群众,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斗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为稳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强大能量。

“父辈们拥军支前,等靠要让我汗颜;帮扶干部促膝谈,自我发展管长远;龙虾产业挺腰杆,脱贫致富得体面……自己干来政府帮,脱贫致富奔小康!”6月30日,潢川县传流店乡脱贫明星户和帮扶之星表彰暨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汇演在陈营村文化广场举行。沈怀寿等10户“脱贫明星户”,付德堰等10名“帮扶之星”“现身说法”,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和“慵懒散”的陋习,增强自身脱贫本领和自我“造血”能力,争取早日脱贫,赢得了现场干部群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传流店乡党委书记张超向记者介绍,在脱贫攻坚中,有很多贫困户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干出了样子,过上了好日子。但也出现了个别群众“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眼下正值脱贫攻坚迈入决战决胜阶段,在下大气力解决好物质贫困问题的同时,解决好精神贫困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身边人、身边事最具有说服力,也最能够坚定贫困群众的信心和决心。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和不返贫,既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送政策、送资金、送温暖进行‘输血’式扶贫,更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造血’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张超说。

“习总书记说,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对此深有感触!”脱贫明星沈怀寿在接受表彰时说。他是经坊寺村乡前楼组村民,妻子患有偏瘫,儿子和儿媳从前在家闲着,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和帮助下,他的儿子学了新技术,开上了挖土机,儿媳也被介绍到超市打工。他更是响应政府号召,在家承包了10亩地,在技术人员的帮扶下,发展起了小龙虾养殖,“现在,一年一家挣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日子有奔头了,俺一家人都鼓足了劲,要活出个样儿来。”沈怀寿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帮扶之星”付德堰捐资1000多万元,帮助村民打造一流新农村在当地传为美谈。他家住中围村,原来此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村民们很渴望改变家乡的面貌,却苦于无资金无路子无法解决。2012年,付德堰回家乡进行实地考察后,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解决了,乡亲们很快就动工建设,几年来,付德堰已经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今年是我县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们选树好、宣传好先进典型是希望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以新作为激发新气象,为脱贫攻坚注入持久动力。今年以来,我县共评选表彰了99个‘帮扶之星’和79个‘脱贫明星户’。”潢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孔辉说。目前,在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全县上下已形成贫而知耻、困而思进的竞相脱贫氛围。一些不劳而获的“等靠要”思想和“懒汉”心理被摒弃,呈现出了“帮扶责任人倾心扶贫、贫困户积极主动脱贫、优秀农村党员带领致富”的生动格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