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阳市非公办全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黄颖 周亚涛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2017年11月23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大会提出,凝聚发展新共识,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环境,优化服务,扩量提质,释放全民创新创业活力,汇聚民资民智民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跨越。

去年恰逢十九大胜利召开,今年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各个经济职能部门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感到现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春天来了, 全市上下对促进民营经济的认识和热情空前高涨、激情迸发。

新做法:强督导、立制度,完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机制

创新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我市加强了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全市非公经济大会召开后的第一时间,顶风冒雪,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所联系的平桥区和企业进行调研。市长尚朝阳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到浉河区及其帮扶企业现场办公。建立了民营经济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其他34位市级领导也纷纷到所联系的县区和企业开展帮扶活动,督导各项机制的贯彻落实,建立了民营企业家与领导定期座谈会制度。

各县区比照市委、市政府的做法,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委书记为组长,县(区)长为副组长,统战部部长为副组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县区都制定了县处级领导联系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办法,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或建立党支部。完善行业协会和驻外商会建设,搭建招商平台。通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非公经济例会制度、定期座谈会制度等,畅通了政府联系企业渠道,听取非公有制企业意见和诉求,实现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便利化,“都管都不管”“时管时不管”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畅通了政府联系企业渠道,实现了民营经济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构建了新型政商关系,从机制上营造了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经验:抓关键、抓重点,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发挥统帅作用,针对企业的共同诉求,抓住关键部门,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抓关键,做实部门沟通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开通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开发了信阳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管理系统,基本完成了信阳政务服务网、微信等开发工作,打通了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交换通道。已实现部分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投诉等功能,累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6万件。开通了政务大数据服务平台软件系统,依托云平台进行部署,实现了与省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对接。加强政务数据的归集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市公积金中心、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气象局、环保局、人社局、交通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政务数据入库、展示等工作,共汇集数据量约4亿条。二是开通“企业服务110”。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信阳市“企业服务110”工作细则》的要求,督促市工信委开通了“企业服务110”,并成立企业服务“110”办公室,不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各个部门服务情况。截至4月30日,共接到企业诉求49条,已全部予以解决。三是开展创新专题活动。走访及问卷调查非公企业132家。调查了解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缺少创新人才占32.1%;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经营压力大,无暇顾及创新占30%;视野不开阔,对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占29.2%。5月19日举办了科技创新成果展暨信阳市第二届创业创新大赛,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依靠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开展营商环境调查和监测。市工商联、市非公办配合市纪委监察委走访商会、行业协会2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50余家,并通过问卷调查企业100余家,进一步调查在服务发展中存在差距的突出问题,为系统性整改掌握第一手资料。

抓重点,帮助50家企业快速发展。50家“两帮两促”企业是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成长性好,有潜力的高质量企业,也是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抓手。36位市级领导和14个经济服务部门各联系帮扶一家企业。1月至6月,市级领导和14个经济主管部门靠前服务,到生产一线调研及现场办公100多次 ,梳理问题127个,已经解决近50个。

为充分发挥市领导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市非公有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三个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一是问题交办机制。采取书面交办和集中交办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分解,将企业提交的个性问题进行书面交办;将涉及资金、用地、审批手续、水电气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分别交办给分管市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对领导交办的问题,跟踪督促,限期办结。二是服务对接机制。对涉及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各职能部门逐项明确责任领导、具体承办人、办结时限,确保问题办理落到实处。三是信息反馈机制。对帮扶企业和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和动态管理调度,及时反馈工作进度、问题困难、经验成效。实行问题排查销号制,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对集中交办的问题,由职能部门采取答复会或答复函等形式,及时向市“两帮两促”办公室、企业、项目单位反馈沟通问题办理进展情况。

新亮点:

重质量、助脱贫,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在高质量发展上有新起色。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态势趋好,一季度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比去年同期增长40%,专利申请量37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0%。50家“两帮两促”企业发展形势喜人,羚锐制药一季度增长20%,油茶产业培育快速推进;天扬光电一季度产能和订单双增长,增长达到30%;贝恩银光公司技术升级,一季度产销实现历史最好业绩。50家“两帮两促”企业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50%,起到了引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林志科技孵化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榕基软件园、北斗科技产业园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发展迅猛。

在脱贫攻坚上有新贡献。信阳非公有制企业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入脱贫攻坚,踊跃加入到“百企帮百村”行动中。截至4月30日,我市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国台账管理的本地民营企业有275家,精准帮扶502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93个)的4.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投入产业资金3.58亿元,公益捐赠3722万元,安置就业7739人,技能培训9581人。

在增加活力上有新突破。截至2018年3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45045户,同比增长15.39%,注册资金29934443万元,同比增长28.23%,其中私营企业42234户,同比增长20.65%,个体工商户191173,同比增长14.42%,农民专业合作社11274户,同比增长15.48%。今年上半年回家乡创业的年轻人明显增多,参加信阳市科技创新大赛的人数比上一届增加30%。特别是4月底,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信商大会。历史上第一次由市委市政府组织,第一次全国大范围地把信阳在外的企业家请回家,这场吸引信阳成功人士回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盛会,共邀请到参会客商229名,其中,省级河南商会会长9名、信阳商会会长7名,市级河南商会会长2人,上市公司高管6名。共有37个高质量项目在会上签约,总投资额304.8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十亿级项目7个。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国际商报、河南日报、信阳日报、信阳广播电视台等近20家主流媒体报道大会盛况,30多名知名信商接受了媒体专访,《致信阳籍在外企业家的一封信》引起热烈反响,参会信商通过媒体表达了浓厚的乡情、回归的愿望和发展的信心。

7月15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非公办工作人员马骥介绍,市非公办下半年将根据进展情况,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进行一次督查,形成督查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市纪委监察委联合调查情况,围绕企业反映的突出部门、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制定解决方案,逐个破解。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高质量发展推动活动,摸清摸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