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农民讲习所”讲述“新时代”


本报记者 王凌云

“听了镇上干部王宝程讲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我感触很深。”昨日,浉河区东双河镇何塆村村民翟启银向记者谈起村里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时依然激动。

党员活动室活动常常有,便民广场上人声鼎沸,LED大屏幕上音画互动,不少村民吃过晚饭爱集中到村部感受村里的“文化盛宴”。这些,都得益于“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开办。

讲述“身边的故事”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筑牢党的战斗堡垒的题中之意,乡村振兴需要新点子,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新平台,在此背景下,何塆村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应运而生。

“7月1日我们举办了两场活动,包村干部和党员用听得懂的家乡话给咱们的群众讲政策、话家常、聊心得、谈体会,不仅增强了干部与群众的情谊,更为脱贫攻坚凝聚了正能量。”何塆村党支部书记付业军告诉记者。

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打造党员活动阵地,浉河区以何塆村为试点,探索建立第一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以讲习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构建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凝心聚力的阵地、脱贫攻坚的课堂,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升国旗、奏国歌、戴党徽、颂誓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聚在一起观看《村支书一生的94本日记》,这种场面在何塆村不足为奇。

贫困户李全香身患疾病,丈夫去世后,她孤身一人培育两个大学生,小女儿身患心肌炎。“上次的讲课非常好,讲了村里的大事小情,我们听得懂,也感觉到组织的温暖。现在我在村里有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500元工资,生活有了奔头。”李全香充满希望地说。

想要激活党组织的凝聚力,就要先聚人气。付业军告诉记者,农民讲习所不仅在室内讲政策,还在广场组织活动:看红色电影、听戏跳舞、看宣传片等。“现在,我们室外也能利用互联网了,正在播放的就是暑假防溺水警示教育片。”90后村干部潘坤告诉记者。

感受“新时代的魅力”

借助互联网和远程教育资源,讲习所宣传当前乡村重点工作,不仅“干部讲、农民听”,未来还可以“农民讲、干部听”。同时,讲习所坚持“四个结合”,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订单与送餐相结合、理论与文艺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理念,通过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把中央、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转化成基层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

“我们下一步将加强讲习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讲习所阵地管理。按照年有计划、月有任务、制定讲习工作计划,定制讲习菜单。”浉河区委组织部党建办主任徐新中介绍说。

讲思想,让党员群众干有方向;讲政策,让党员群众干有思路;讲感恩,让党员群众干有激情;讲技术,让党员干部干有本领;讲比武,让党员干部干有榜样;讲道德,让党员干部干有精神。农民讲习所将以“六讲”为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讲习形式,开展“课堂讲习”“文艺讲习”“现场讲习”“远程讲习”, 助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凝聚干群同心的力量

在何塆村,一面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脱贫攻坚岗、政策宣传岗、资源维护岗、矛盾化解岗、环境卫生岗、村务监督岗,翻开何塆村党员任岗领责承诺书,每一位党员都身担“重任”。

凝聚不仅产生力量,更有效应,有呼有应,人心便聚在一起。

“村部的照明设备由党员朱建涛负责的,采购安装这些设备他只拿了很少的一部分钱,平时维护也随到随叫,都是免费。”付业军告诉记者,村里像朱建涛一样义务为集体服务的党员和群众有很多,在前不久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征拆工作十分顺利。

把领导干部、驻村党员、行业能手、农技高人、道德模范、文人乡贤组织起来,与群众坐在一起、谈在一处,一定会成为新时代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宴、一顿咸淡可口的营养餐,抑或是一场动人心弦的宣讲课。

目前的何塆村,不仅是区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更是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获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