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青云 通讯员 晏乾坤
干净宽敞的村路,整洁明亮的客车,全程1元的惠民票价……在潢川县,随处可见穿梭在各个村子里的客运车辆,村民享受着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便捷出行,“乡村公交”已经成为潢川县一张亮丽的城市“新名片”。
“现在,水泥路修到了村头,客车开到了家门口,1元坐到路尽头。”6月29日,在潢川县仁和镇连岗村,一辆14座的小巴车穿村而过,停在村文化广场附近的牌坊下。今年82岁的季红全老人搭乘公交车去镇上赶集,坐在崭新舒适的车上,他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他家住在仁和镇7公里外的凌集村,2017年12月前,村里根本不通公交车,以前去镇上赶集非常不方便,包车来回需要40元。“现在出门就有路,抬脚就上车,到村里的客车一天有四五班,以后去赶集、游玩,再也不用为交通问题发愁了,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
目前,潢川272个行政村都通了“村村通”客车,无论远近乘车只需1元钱,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摸索出了“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中“运营好”的新路子,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河南“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潢川样本”。6月4日,省政府副省长徐光一行莅临潢川观摩“四好农村路”建设后,在全省交通脱贫攻坚“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上,徐光说:“潢川县村村通客车,上车一元钱,让城乡群众同等享受了公共交通服务,这个模式很好。建好管好护好公路是咱们搞运输的看家本领,是咱们的强项,但运营好是咱们的短板。潢川县加大投入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做法值得肯定。”
完善设施畅通“血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奔小康,路得先通畅”。 然而,截至2016年6月,潢川全县272个建制村中,除乡镇集市和国省县乡道路沿线116个村已通城乡客车外,还有156个农村客运班线只能开到乡镇,从建制村到乡镇则以预约班车、周日班车的形式提供出行服务。预约班车成本较高,爽约较多,周日班车忙,晚点普遍,效果很不理想,不能满足村民特别是偏远村村民外出求学、就医、赶集、探亲访友的需求。
全县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慢、出行不安全的问题,牵动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心。2014年以来,该县全力补齐农村交通发展“短板”,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全县整合涉农资金和扶贫资金近4亿元,实施“三年畅通计划”,升级县乡道,拓宽通村路,改造危桥梁,全县80%以上的村路拓宽达4.5米以上,能够满足6米以下客运车辆通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农村公路网。
“初期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用思想,而村村通车显然要求提高建的标准,完成从‘通’到‘畅’到‘好’的跃升。”潢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黄久国说,该县树立了以通车为导向、以通路为基础、以安保为配套的思路,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做到规划同图,投入同重,建设同步。为保障行车安全,交通部门还在陡峭崎岖的路段增设了防护栏和警示标志,安装了波形防撞栏,在交通情况复杂的岔路口设置了安全岛,为“村村通”系上“安全带”。
目前,潢川县已经构筑起城乡相连、镇村相接、无缝隙覆盖、零距离换乘的“对外快速融入、内部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了以乡镇为单元、以行政村为节点,覆盖全县272个行政村的通村客运网络,线路总里程达1294公里,日运营164个班次,畅通了道路客运“毛细血管”,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50万农村居民出行、学生上下学等乘车需求。
政府兜底市场运作
“车是通了,但能不能长久,我们还是有些担心。”虽然客车通到了村里头,村民们喜笑颜开,但不少人内心仍在打鼓。
如何找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平衡点?潢川县展开了多种途径探索——
科学确定财政奖补。“既不能走政府包揽的城市公交路子,也不能照搬城乡班车完全市场运营的办法。‘村村通’就是政府购买服务、让百姓得实惠,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出行服务,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山区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潢川县副县长沈伟说,“通过核算,我们测算出单车月运营成本在1.3万元左右,最终确定给予运营企业每月单车1万元的财政补贴标准,单车月运营收入3000元左右,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目前,县财政每年补贴企业运营497.5万元,确保沿途乘客享受1元钱的公交票价。
科学规划线路。在乡村公交线路规划上,每乡设置2条-3条通车线路,每条线路覆盖3个-5个村,前期租赁小型客车逐线试车运营,检验道路通畅、行车安全、市场客流、行车里程、运营成本等情况。通过逐村试车和路网优化,全县设计优化线路37条,沿线布点、以线串面,实现真通实达,村村开通。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又不浪费交通资源,村村通客车不仅采取定点定时定线发车,还留有包车热线用以满足村民们集体出行的需求。在线路规划上尽量采取延伸、循环、调整线路来扩大覆盖面,形成了以公司区域化经营以及“干支接驳联运”“一线连多村区域循环经营”为主的模式。
科学制定考评体系。在该县“村村通客车”动态监控中心,可对车辆情况实行4G实时视频监控,以此收集统计车辆运行轨迹、运行频次、GPS上线数据等,作为单车考核和补贴发放依据。相关部门还每季度组织人员深入乡村,采取问卷形式,开展民意调查,对考核评价较低的车次,扣除补贴资金,并予以一定的惩罚,保证了政府补贴物有所值,群众满意。
“对于传统客运企业来说,由于公路旅客运输中的长途客运持续低迷,亟须开拓新的客运市场。”潢川县“村村通客车”运营企业负责人王成运说,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为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体现了政府发展农村客运的公益性,也让企业吃上定心丸。2017年,恒大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投入600万元新购置客车41台,遴选47名驾驶人员,参与“村村通客车”营运。
营运5个多月来,每条线路、每台车盈利甚微,甚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亏损。即使这样,王成运对农村客运市场仍然觉得前景可期,“通过不断培育好市场,相信公交出行会成为越来越多村民出行的首选。”他还表示,村村通客车还可以通过特色预约、物流配送和车载广告做大市场来实现企业盈利。
路通业兴乡村蝶变
“交通从‘三农’发展制约因素,一举成为潢川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引擎。潢川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创业正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转为如今的‘春暖燕回巢’。”黄久国说,村村通客车途经全县多彩田园52个,为农民便捷出行提供新路子,为市民休闲找到了好去处,带火了乡村游,不仅带来了人气,更带来了财气,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黄金通道”。
双柳树镇晏岗村村民熊永明告诉记者,通畅的马路让他又干起了蛋鸡养殖的老本行。
“我二十年前就干过养殖,当时村里路况不好,饲料不好进,鸡蛋不好出。运输过程中鸡蛋的损坏率能达到三分之一。”熊永明说,恶劣的路况曾让养殖生意步履维艰,2005年他一度选择停办养鸡场外出打工。
2016年后,经过整修的通村公路平坦开阔,十分便捷,熊永明有了重操旧业的想法。“新路修好之后,饲料能直接拉到村子里,鸡蛋运输几乎没有损耗。”熊永明告诉记者,现在鸡场一年能给他带来二十万元的收入。
今年,做了多年连锁超市的双柳树镇晏岗村村民彭帮玉,回家乡发展小龙虾产业和蔬菜大棚种植产业。目前,他已经流转土地300多亩,养殖小龙虾200多亩,发展蔬菜大棚100多亩,带动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了“一人创业、带动一家、造福一方”的“乘法”效应。
看到了乡村游的潜力,在外打工的连岗村村民刘峰回乡做起了游船生意。“路通之前,周末的营业额也就100多元,路通之后营业额提升到了1000多元。现在不仅路加宽了,村村通公交还拉来了附近乡镇的乡亲,周末挣三四千元不成问题!”刘峰说。
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和客车村村通,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不仅联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交通”+“乡村旅游”“交通”+“归雁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也让越来越多的“双创”人才回乡就业和创业,形成了“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带动了沿路多彩田园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沿路群众奔上了“致富路”,沿路村庄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了解,自2017年7月以来,该县返乡创业农民工4102人,返乡人员注册私营企业309家,个体工商户225家,合作社29家,带动就业14447人,年产值突破20余亿元,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潢川县委书记赵亮告诉笔者:“潢川将进一步强化财政支持,保障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实现‘出门有车坐、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通过‘美丽交通+’,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和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