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写在百姓笑脸上的扶贫最“精准”


淮滨县马集镇龙泉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 慈磊

2017年5月11日,组织任命我为淮滨县马集镇龙泉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奔赴脱贫攻坚战一线。回首一年多来的日日夜夜,我与龙泉村的干部群众一道,围绕“抓党建、谋发展、奔小康”三篇文章,努力做到接地气、长见识、练本领、挑大梁,在出成绩的同时找不足、谋发展,深切感受到总书记所说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句话的分量。

初到龙泉村,村部是3间简陋的平房,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村“两委”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气神不足,畏难情绪多,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全村发展思路不清晰。而村民呢,有人打趣说这是个“三多”村:看门的多、看孩的多、看地的多。

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扶贫先扶志是当务之急,而扶村干部的志气是急中之急。

村干部们多是长辈,如果只是劝说教育肯定不行,我就逐一上门拜访。每到一名村干部家,我总要说:“我也是马集人,又分管乡扶贫工作,扶贫政策我很了解,也知道咱们村里的困难在哪、优势在哪,我已经初步做了一个规划,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龙泉肯定能大变样!”

经过多次拜访,或许是我这老乡身份,或许是我的真情吐露,逐渐赢得了村干部们的信任和支持。曾因身体不适和扶贫压力大等原因打算辞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尹华语气坚定地对我说:“小慈,只要你在这干一天,我就干一天。”

打铁须趁热,我与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因地制宜谈政策、讲现状、话未来,并组织全村百姓参加龙泉村智志双扶文艺演出和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从脱贫户代表讲述摆脱贫困的奋斗故事,到小品《我要脱贫》的寓教于乐,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不少贫困户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贫穷的根源。

渐渐地,原本门可罗雀的村部热闹了起来,大家来这儿都是一个目的:让我们帮着出脱贫致富的点子。

龙泉村贫困户中缺技术的就占70%,对此,我和村干部们把组织培训,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就业当作首要任务。

到企业联系就业岗位,到涉农部门邀请农技专家,到金融保险部门联系贴息贷款……我与村干部们四处奔走,为富余劳动力“牵红线、找婆家”。

当13名科技特派员出现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贫困户掌握白鹅养殖、稻虾工作、弱筋小麦种植等实用技术时,乡亲们笑了;当县产业集聚区、扶贫车间发来招工需求时,乡亲们笑了;当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在享受到县里“1355”健康扶贫政策后重拾生活信心时,乡亲们笑了;当12户危房改造户看到新房即将竣工时,他们笑了……

他们笑在脸上,我甜在心里。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精准扶贫扶到老百姓心坎里了。

自从担任责任组长后,我也成了一个多日吃住在村、长期不归家的人,面对家人总是怀着深深的愧疚。不是我不想家,因为冲锋时刻我不能掉队;不是我不爱父母妻儿,是因为攻坚战场上我不能当逃兵。

今日的龙泉村,路宽了、灯亮了、网通了,新村部、文化广场和小游园里,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在做实做细县委、县政府制定的“1+N+M”精准扶贫模式下,220人实现转移就业,79户发展弱筋小麦、芝樱种植、狮头鹅养殖、稻虾共作等产业,行业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贫困发生率降至1.18%。昔日的贫困村已然蜕变成一座充满欢歌笑语的“多彩田园”。

决战淮河滩,党徽映龙泉。扶贫政策好,群众笑开颜。这首由村民创作的打油诗道出了龙泉村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而此刻的我,愿在党旗下宣誓:将以更大的扶贫成效让百姓的脸上绽放出更灿烂的笑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