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浩
去年,平桥区彭家湾乡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曾以一片粉黛乱子草,刷爆朋友圈。
今年,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又规划建设了万里花海,十里画廊,让村里的贫困户挣钱忙。
潘寨村的贫困户张新山就是其中的一个。64岁的张新山年轻时外出打工,加上家中种点地,虽不说富裕,却也够温饱。年岁渐长,又身患重病,生活逐渐窘迫。2017年3月,村里介绍张新山老两口就近到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务工,并通过园区技能培训,成为生产小组长,加上入股分红,和大病医疗保险,老两口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6月18日,记者见到正在花丛里干活的张新山,他笑得比花还灿烂。
张新山穷,彭家湾乡也穷。由于农民收入结构单一,乡里缺乏产业带动,一年辛苦到头,人均收入也不过两三千元。全乡总人口2.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90户211人。
农民怎样才能在家门口脱贫?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桥梁在哪?彭家湾乡党委书记李梦远认为,村民赖以生存的资本是土地,脱贫致富还是要在“产业+土地”的路子上下功夫。
2014年彭家湾乡引进了武汉范尔园林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上市的专业景观园林公司,苗木是其重要的需求资源。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由此应运而生。
产业+土地,催生的是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总投资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1.3亿元,流转土地5800亩,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目前平均日用劳力已经达到200人以上,其中贫困户就有50多人,占到总用工人数的40%。贫困户工人每人月平均工资都在1800元以上。
产业+土地,催化了技能培育的巨大市场。因此,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专门成立了“蓝领组”,通过3次集中培训,发展50余名掌握熟练技能的蓝领工人,其工资较培训前提高了至少60%,向外输出1000人次以上。
有条件的村民还可以通过加盟,由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通过签合同定价回收的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苗木产业的发展。这些人“不离乡、不离土”,耕耘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但却成了“小老板”。
如今的彭家湾乡山清水秀,有小桥流水,有茂林修竹,青瓦白墙,卵石为路,花期之时,村民干活忙,繁花盛开香,十里画廊,处处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