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种菌达人”徐家军


本报记者 孙银鸽

在浉河区谭家河乡大庙畈村,会种食用菌的村民不在少数;而说起因菌致富、用菌带贫的佼佼者,当属“种菌达人”徐家军。

昨日,记者来到静茗生态园,开门的人一米左右的个子,腰椎及胸骨隆起,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院;一落座,我们才知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人便是徐家军。一出生就患有腰椎骨结核的徐家军,8岁才学会走路。他曾跑遍黑龙江、福建等地学习菌菇种植技术,从此与菌结缘。

“你看这椴木上种的银耳,根细、肉厚、口感好,能卖上好价钱。”徐家军带我们走进大棚后介绍说。正午时分,外面骄阳似火,大棚内却湿润凉爽,一簇簇雪白的银耳附在单木上,长势正旺。据徐家军介绍,把椴木截成长约1米的单木,每隔5厘米打孔,将培育好的菌种种在孔中,约60天后移棚,70天便可采摘见效益。正是凭着点滴经验的积累,徐家军的先进育种技术和椴木种植黑木耳、银耳技术在十多个省市推广,并在南阳、平顶山等地建立了30多个食用菌种植基地。

挺“直”腰板过上好日子后,徐家军又“扶”起了贫困户和残疾人,先后成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和“信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方式助力脱贫。46岁的癫痫病患者夏家保年轻时家境贫穷,老婆离家出走,失去希望的他一蹶不振,三天两头往民政局跑。如今,有了种菌好手艺的他年收入达10万元,去年还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除了用工帮扶外,徐家军还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引导贫困户、残疾人种植菌菇。在他的带动下,仅残疾人种植银耳、黑木耳的面积已达40余亩,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想争取支持,把残疾人托养和五保老人供养的事做好。”采访中,徐家军向记者介绍希望成立康养中心的愿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