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汤,源远流长,是河南特色名小吃。它以肥而不腻、色香味美的独特风格香动中原,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名扬四海。
据记载,元末明初,罗山县城南有一户李姓人家以替当地大户屠宰牲畜谋生,每次忙完活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猪杂碎剩下,看着扔掉很可惜,李姓人家便将这些猪下水等洗干净,过一下水,再放些盐巴、姜、蒜等佐料煮炖。锅里的阵阵香气常常引来四邻的孩子,他们聚集在李家门口,谗得直吞口水,这时李姓人家便盛上一勺半碗匀给孩子们尝尝。再后来为了养家糊口,李家索性在自家门口搭起凉棚,做起了这道菜的买卖。
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与江南王陈友谅在鄱阳湖一战兵败,只身往北潜逃。罗山县尹李思齐接到密报后亲自带领衙役前往义阳(今信阳),准备在九里关设下埋伏,以期来个瓮中捉鳖。行至南关已是正午时分,衙役们个个饥肠辘辘。恰在这时,一股诱人的香味随着阵阵微风扑面而来,众衙役被这香味吸引,放慢了脚步四处张望,前方不远处一幅斗大的“李氏大肠汤”店旗迎风招展。
也许是从未见过这美味,也许是大肠汤的独特香味太诱人,李思齐突然感觉自己也实在太饿了,便大发慈悲地说道:“掌柜的,每人来碗大肠汤!”又转身对衙役们说:“弟兄们,给我吃饱喝足了使劲跑,抓住朱元璋重重有赏!”李氏麻利地给每位衙役盛了碗大肠汤,衙役们狼吞虎咽,吃完一碗又一碗,直至汤水不剩,这才开始上路。
李思齐原以为吃饱喝足后跑起来更有劲,谁知这帮衙役却因吃得过饱,走起路来一个比一个慢,等他们赶到九里关,已错过了设伏的时机。这时的朱元璋早已逃往灵山寺躲藏了起来,消失得无影无踪。李思齐颇有感叹地说:“朱元璋也是命不该绝天照应,大肠汤救了他一命啊!”
后来,李思齐投降了朱元璋,被授为江西行省左丞,后升平章政事。明洪武三年农历三月初一,李思齐随朱元璋前往灵山寺降香还愿并在罗山县城就餐,席间山珍海味并未让朱元璋胃口大开。一旁颇有心计的李思齐悄悄地溜了出去,过了一会儿,膳房那边飘来一股诱人的香味,朱元璋顿时为之一振,来了兴致,忙问什么香味如此诱人?李思齐连忙吩咐上汤,指着大肠汤介绍道:“陛下,此乃罗山有名的李氏大肠汤,具有益胃宽肠通便养颜之功效,说起来,这大肠汤对陛下您还有救驾之功……”于是,李思齐便将当年的情形和盘托出。朱元璋连尝几口赞美道:“美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食。”吃得兴起,亲颁谕旨,将李氏一家带回应天府,专供皇宫御宴大肠汤并御赐“一品美食大肠香汤”的匾额。
从此,大肠汤便成为明朝宫廷一道御菜,名扬豫东南,风靡大江南北。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肠汤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平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屈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