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车 卢小龙)党的十八大以来,信阳市农科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构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研组织体系,着力打造国家和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努力提升地方公共科研院所的科技影响力、支撑力和带动力,科研事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几年来,市农科院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豫南籼改粳技术、信阳毛尖品牌培育、弱筋小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上,走在了全国地市级农科院所的前列,打造了国家和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信阳支点”。该院也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系统先进单位”“河南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等称号。
立项一批重点项目。该院建立了6个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一个国家农业科学植物保护观测实验站和一个农业部信阳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两个农业部良种繁育基地和一个农业部综合试验基地,一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育种研究中心, 两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省院士工作站、3个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一个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承担了5个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一批国家级项目。是首批进入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试运行)名单的地市级农科院,也是省农科院第一家授权挂分院牌子的市级农科院,并组建了一批学科团队。融入了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部重点试验室体系等一批创新“圈子”。植物保护学进入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科群,水稻生物学、茶学进入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
产出一批重要成果。该院审定作物新品种新种质27个;获科研成果奖励62项;申报专利7项,获专利授权10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19项,获品种保护权9项;制定国家技术标准1项,省级标准21项;发表论文250余篇。选育和推广优质糯稻品种,催生了河南优质糯稻全产业链和鄂豫皖糯稻经济圈,为首个“中国优质糯米之乡”潢川县提供了种子“芯片”。市农科院也因此成为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战略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的建设依托单位。
走出一条服务路子。近年来,该院培育出了一批优质水稻、茶叶、油菜、弱筋小麦生产示范样板,呈现出带状分布、连片发展的良好趋势。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服务行动”和“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带动了豫南地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籼改粳”生产粳稻531.6万亩,增收稻谷3.45亿公斤,增收21亿元。制定和推广弱筋小麦生产技术标准,促进了息县、淮滨弱筋小麦产业快速崛起;制定和发布信阳毛尖茶采摘指数,为打造“中国毛尖之都”品牌产生了积极影响;“籼改粳”“再生稻”“特种稻”“泥质法”育秧抛栽技术等“适销对路”的技术,让农民愿意种稻,让企业和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了“赚头”,树立了品牌,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