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袁隆平”,5月16日,在湖南长沙的寓所里,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一张旧照上欣然写下自己的名字。那张照片,正是82年前6岁的袁隆平与家人在信阳鸡公山休假避暑时的合影。
当天,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向袁隆平送去了他在中国发明协会任名誉顾问的证书,并特意给袁老带去了两盒新茶——信阳毛尖。袁老睹物思情,愉快地回忆起他与信阳的历历往事,对信阳发展尤其是水稻生产给予很高评价,其言殷殷,其情切切。
1936年的那次结缘,为袁隆平与老区信阳的不解之缘埋下了浓重的伏笔。此后,耄耋高龄的袁隆平先后四次来到信阳,为信阳超级杂交稻的种植与推广倾心尽力。大别山间一幢幢满溢的粮仓,见证了这位著名科学家的信阳情结……
“金刚台上摆擂台,种三产四夺金牌”
时间退回到十年前,2008年9月1日,袁隆平时隔72年后第一次重返信阳。
“真好啊!”在商城县双椿铺镇金寨村、鄢岗镇肖寨村、金刚台乡朱裴店村等一个个“种三产四”示范区,看到一块块、一垄垄丰收在望的杂交水稻,沿着旋律般的梯田线条向一眼望不到边的远处铺展延伸,袁隆平发出由衷的感慨。他兴致勃勃地爬坡越岭,穿行在山坳田埂之中,脸上始终挂着欣慰的笑容。
“经理论测产与实打验收相结合,商城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859.4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758.2公斤。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信阳大面积示范获得成功!”袁隆平清楚地记得,一年前,全国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示范片现场验收正是在这里进行。听到全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凌启鸿从大别山深处传来的这一喜讯时,远在湖南稻田里的他是怎样的激动不已:“全国现在还没有这么高的产量,我很高兴。这859公斤实在太令人鼓舞了,是超级杂交稻生产的重大突破。”
一年后,他来了,来信阳实地看他的“孩子”来了!
像父亲抚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袁隆平蹲下身,亲昵地搂起一把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又小心翼翼地把其中的一穗放在掌心,一丝不苟地数起稻粒来。“确实有200多粒,这么大的穗子,只有几粒是瘪的,结实率达到98%啊,不错不错!”
我们这儿是商城县的最北部,过去叫‘北大荒’。”身边的一位稻农接过话茬。
袁隆平爽朗地笑了:“哦,北大荒?你们的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了!哈哈……”
时任信阳市农业局局长齐城向袁隆平介绍:“今年,信阳共推广超级杂交稻50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5%,均产可达650公斤以上。经过多点取样,26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单产均超过800公斤。”
“原来认为河南不是个水稻主产省,哪知道信阳有这么大的面积,而且产量这么高。‘种三产四’效果这么好,我始料未及!”袁隆平高兴地说,“从今年商城示范情况看,这个丰产工程是成功的,可以说提前实现了我的愿望。”
“种三产四”,是袁隆平针对我国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和超级杂交稻取得的重大进展,于2006年提出的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构想。就是用三亩地的面积生产出四亩地的产量,提高现有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始料未及的何止袁隆平?老区的广大干部和父老乡亲更是心绪难平,喜上眉梢。
“水稻好品种,富了老百姓。”商城县农民在赠送给袁隆平的锦旗上以此表达喜悦之情。时任商城县委书记李绍文在一首《超级水稻逾吨粮》中写道:“营养模块育壮秧,小苗移栽见尺方。施肥重底且重追,浇水宜漫也宜晾。丛丛分蘖扫帚粗,串串穗粒金珠黄。喜看田畈涌金波,满怀欢欣收吨粮。”
那天,在海拔300米左右的金刚台千亩示范区,袁隆平对时任信阳市市长郭瑞民说:湖南全省的超级稻是1000万亩,你们一个市就有500万亩,这是全国第一的,不是前列,而是NO.1。信阳水稻大有希望。明年把亩产900公斤的核心攻关区就放在这里!
兴奋之余,袁隆平为信阳的水稻生产题词:“金刚台上摆擂台,种三产四夺金牌!”
半个月后,在郑州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上,袁隆平欣然应聘信阳市500万亩杂交水稻暨“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科技总顾问。
从此,信阳成为袁隆平在全国最大的一块“高产示范田”。袁隆平将亩产800公斤和亩产900公斤的第二期、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先后放在信阳试验,给信阳水稻生产带来了希望和动力,信阳也给袁隆平杂交水稻攻关增添了信心和激情。
“鸡公一别七十五,胜地依然情依旧”
“从2004年小面积种植超级杂交稻,到2012年全市稳定在550万亩以上,8年间,信阳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面积年际间倍数增长,粮食产量也从不足80亿斤达到117亿斤,成为全国产粮大市,这中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功不可没!”5月22日,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齐城谈起袁隆平对信阳水稻生产的巨大贡献,由衷感慨。这位从2003年起,在信阳市农业局局长任上干了近十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经历并见证了信阳水稻生产的第三次绿色革命。
粮食对于信阳人来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阴霾,成为信阳人难以抹去的伤痛记忆。长期以来,信阳粮食生产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始终没有走出低速徘徊的境地。粮食产量从60亿斤提高到70亿斤,信阳整整用了10年。然而,2003年因灾减产,全市粮食总产下滑至16年前的不足60亿斤。
2003年9月,齐城就任信阳市农业局局长时,面临的就是这样严峻的形势。在市委政研室工作多年的他经过一番调研,认定了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他暗下决心:与其在低位徘徊,不如向高端追求,嫁接到最新科技成果上。
“那是2004年春节刚过。经过多方努力,我打听到袁院士就住在海南的试验基地。没有预约,无人介绍,我带着专家急不可待直奔三亚。知道袁院士每天都要到试验田转转,我们就等候在那里。那天,我跟着袁院士在试验田里转了三圈,才有机会和他搭上话。”齐城对第一次拜访袁隆平的情景记忆犹新,“当得知我来自鸡公山所在地的河南信阳时,袁院士很高兴,答应让我们试种他的新品种。”
在2010年10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袁隆平口述自传》一书中,“看图忆事”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本文开头的那张袁隆平跟随在平汉铁路局工作的父亲到鸡公山避暑,和父母以及哥哥袁隆津、四弟袁隆德在鸡公山上的合影。图片说明这样写道:“当时我的年龄大概就是五六岁的样子,我们三兄弟在美妙的山水间游玩,心里十分高兴。后来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大好的河山遭受践踏蹂躏,百姓因此失去平安宁静的生活,激起了我无比的痛恨。”
无疑,儿时因战争颠沛流离的记忆在袁隆平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报国图强的种子。而山清水秀能避暑的鸡公山,则既是信阳留给袁隆平的童年记忆,也是祖国大好河山在年幼的袁隆平心中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记。
翌年腊月,齐城再次带领专家顶风冒雨来到湖南,第二次拜见袁隆平。共同的目标,一样的责任,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袁隆平赠送了他们最新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1号。
在此之前,河南省没有这样的品种。2006年、2007年,信阳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把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列入“十件实事”,在全市连片推进。
2009年2月,全国超级稻总结表彰会在湖南召开,袁隆平特邀齐城到会,并安排他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推广信阳的经验。
“袁院士亲自将杂交稻育种新成果‘Y两优1号、Y两优7号、Y两优302’等第一时间交给我们应用,无私援助我市‘百、千、万’示范区超级杂交稻种子。他还多次听取我市农技人员汇报,并派出栽培专家前来我市巡回指导,现场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为我市水稻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强保障。”齐城说,“我先后6次拜访袁院士,把信阳水稻生产嫁接到当今中国的最高端,此生何其有幸!”
2011年8月26日至29日,袁隆平第二次到信阳考察指导。他不仅亲赴平桥、息县、罗山等县区田间地头看望“孩子”,还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分中心”的牌子交到齐城手中。
超级杂交水稻在信阳的优异表现超出了袁隆平的预期。当得知罗山县农场一分场示范点种植的“两优1128”亩产量可能达到900公斤时,袁隆平激动不已:“这是我最近几年来梦寐以求的!这也是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的攻关目标,原计划在2015年实现,但是没想到,这个目标这么快就会在信阳实现。”
考察的最后一天,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特意邀请袁隆平重返鸡公山。当晚,在鸡公山上一个十分简陋的歌舞厅里,袁隆平和夫人邓则兴致很高,唱了一首又一首中外文歌曲,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作为陪同袁隆平一行考察的东道主,齐城有感而发,口占一绝,《为袁隆平重返鸡公山作》:“鸡公一别七十五,胜地依然情依旧。云中留下童年梦,天涯归来告父母。”
“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不忘袁隆平”
一别三年,袁隆平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信阳:光山县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县之一。
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是2014年由袁隆平院士主持,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组建协作团队启动实施,计划三年时间实现“百亩片亩产1000公斤、千亩片亩产900公斤和万亩片亩产800公斤”的高产攻关目标。
2014年9月3日,袁隆平亲率科研团队第三次踏访信阳,对光山县实施的超级杂交水稻“百千万”高产攻关工程进行考察,查看Y两优900、Y两优2号、湘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生长情况。
当天,经专家现场测产和实打验收,该项目区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10.6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5.5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3.8公斤,这组数字均创造了河南水稻产量的新高。
“这个成绩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水稻大面积增产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简单!”袁隆平说。
2015年8月28日,袁隆平第四次走进了大别山。已是85岁高龄的袁隆平行走在光山县超级杂交稻万亩示范片狭窄的田埂上,一边听取高产攻关的情况介绍,一边亲手“拿捏”稻穗的成色和分量。一连查看了四个试验点后,袁隆平兴奋地说:“我非常高兴!百亩片过1000公斤有把握,千亩片过900公斤有希望!”
半个月后的9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担纲的专家组对光山县超级杂交稻万亩示范片中的三个千亩片进行现场考察和实割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千亩片亩产突破900公斤,最高达913.9公斤,千亩连片大面积高产在全国尚属首次。
信阳,再次提前完成了高产攻关的既定目标,再次走在了全国水稻生产的前列!
“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不忘袁隆平”。在一个个示范点上,这样的标语道出了信阳人质朴的心声。
“袁隆平来了! ”袁隆平情系信阳,八年间,四次信阳行,八县两区,他整整走过了一半。每一次,这消息都像一阵春风,迅即吹遍大别山的山山岭岭。每一次,朴实的老区人都潮水般地涌向示范点,争相一睹“杂交水稻之父”的丰采。每一次,袁隆平都不顾年迈,不辞辛劳,不畏炎热,深入田间地头,送给信阳人民一份又一份厚礼。
“信阳不愧是‘鱼米之乡’,水稻生产水平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无论从耕地面积还是从产量质量来看,全国没有一个地级市能超过信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袁隆平对信阳水稻生产的中肯评价,激励并鼓舞着老区人民砥砺奋进,追梦前行。
在袁隆平亲切关怀下,信阳的杂交水稻生产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从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到超千公斤,从“种三产四”示范项目到“百千万”高产攻关工程,信阳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18个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以全国3‰的耕地养活全国1%的人口,撑起了河南省建设国家粮食核心区的一片天,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山外青山楼外楼,科学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竿头当尽头。”低调的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国际友人称为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如今,88岁的袁隆平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杂交水稻尖端性的科研工作,为实现他“禾下乘凉梦”而不懈努力。“亩产1149.02公斤!袁隆平又创世界新纪录!”“‘海水稻’未来或可多养活约2亿人!”
频传的捷报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正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所说的那样:“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