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钦良
凡花鸟画者,以脱去匠气,属意自然为妙。我看洛阳女画家米建丽的花鸟画,即景生情,取之写生;脱物生趣,得之写意,繁叶如云处大笔渲染,筋脉牵引处小心收拾,宏观中见生机,细微处蕴精神,好!
我与她,是邻居。这座楼上住的是新闻工作者,唯她是画家。这是座7层小楼,样子很洋气,楼前楼后都可停车,2005年大家搬过来住时,我只见一个女子每天风风火火地下楼,遇见我嫣然一笑,便去开她的小车。我说这是谁呀,走路一阵风,开车也很猛,有几次我下班回家,先到楼前,正在停车,她的车在我后视镜里出现了,跐溜一声,就停在了我车旁,开车门,提上包,噔噔噔,上楼了。那么快。
如此急性子,怎能画工笔?我很纳闷,也很疑惑。一次,我去看牡丹花,见一个写生的人头戴遮阳帽,安静地坐在那里写生,身后围着一些看客,啧啧称奇,说画得真好,我凑近一看,是她。写生的水平很高。我奇怪这么一个人,怎么一提起画笔,就变得沉静而从容了呢?那画笔沙沙走动着,周围一片嘈杂,她却岿然不动,一心一意写生,最终也没发现“邻居”也在欣赏她作画。
生活中快如风,艺术里静若钟,这个人有点意思。后来我们熟悉了,我才闹明白:她用“加速度”处理生活琐事,用“慢速度”享受艺术生活,处理“柴米油盐”都是快节奏,然后腾出时间来消磨绘画上的事情,这里边透出她的不容易。她说她总是抽出时间,到野外去写生,写生是作画的根本。我听了表示认同,因为凡是艳丽之花,离水源都很近,而写生是绘事的基础,是源泉。
这位从信阳茶乡走出来的女子,初中时学画画,就知道打基础。后来到大学里学美术,毕业到洛阳工作,都坚持不断写生,从中汲取养分。在她的工笔花鸟画里,线条永远不处于从属地位,一花一叶,一筋一脉,都一一交代,从不含糊。她还善于把写意的丰象,充实到工笔的简构中,浓淡疏密,浑然天成。你看那花朵的背景部分,她用写意,意象就好,虚处见其灵气。乍看无形,细看有风,造险造奇,或朦或胧,各不相同。而花头部分则是重彩描绘,用工笔,很坚定,实处显出风骨,雍容华贵,气象峥嵘。她的牡丹画不落窠臼,善于融入生活场景,造境自然,花朵沉静,或佐一几案,或倚一窗棂,花艳丽而不夺眼,叶成簇而不纷争,静静地,很雅致,真是非常好的居家画。
后来她知道我是研究河洛文化的,碰见我时,不再是嫣然一笑,而是提出一些问题让我回答。这样,她的脚步才在楼梯上慢下来,我才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爱积累,爱学习,执着、坦率、真诚,直来直去,快人快语,属于“性情中的画家”。她在生活中,在艺术里,从来不做作,完全“原生态”。她的作品已经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名气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却仍然谦虚而低调,仍然是我的邻居模样。她在楼梯间出现,有时提着一捆青菜,有时陪着女儿去上学。她好像很忙,但见了我,不是问上清宫唐代的壁画,就是问东汉的《熹平石经》,她的画作里有古意,她的眼睛里有思索,她的脚步从不停止,她热爱生活。
她作画无视你的存在,画到畅快之时,速度便快起来,整个人都进去了,画家与画境,两者分不清。她即是花,花即是她,融为一体,色彩流动,墨香浮动,刹那间,花在溪边开了,鸟来枝头叫了,又一幅佳作诞生了。
我评价米建丽作品,传统上有来历,艺术上有创新,既不拘泥古法,又遵循艺术规律,健康而富有生机。她说:“艺术需要领悟与磨砺,人生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艺术自觉。有时她故意在画面上设置矛盾,譬如,枝与干的对峙,叶与花的离合,有花而无蝶的寂寞,无根而疯长的嫩条,她在揭示生活的矛盾与痛苦,在传达一种艺术感觉。我认为在她利索快捷的步伐里,既有前行,也有回溯,既有痛快淋漓之意象,亦有痛苦思考之痕迹,我想,这正是一个画家成熟的状态,风扬船帆,江平岸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