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15日电(记者 牛少杰)5月15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七十一场活动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作了题为《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的讲座,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围绕宣讲主题,金元浦从复兴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精神、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合”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道德准则和观念形成的丰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是包含在中国人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它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金元浦说,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社会风气、道德理念、公民素养获得巨大提升。
金元浦同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演讲结束后,金元浦和现场观众、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光山县仙居乡党委书记王璠表示,这次讲座加深了我们对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我们的基层工作很有启发意义,未来我们会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据了解,本场活动由河南省信阳市委宣传部、光山县委、光明网、中国伦理学会等承办。900余位干部群众到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297万网友收看了节目,39.5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相关链接>>> 中国文化核心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的思想,“和”即和合、和谐、中和的思想。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用中和思维来指导人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把中庸看作最高的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中庸之道”固然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方法论,但它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提出的又一重要思想。它是古代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追求“人天和合”,其主张各自不同,但殊途同归,互补互济,相得益彰。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简介:金元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大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科技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秘书长。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顾问;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贸易首席专家。曾任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