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上班就在家门口 挣钱顾家两不误


本报记者 马童

昨日,记者在息县项店镇张庄村一家户外用品制造工厂发现,这里的缝纫工几乎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

54岁的易萍家住邻近的黄围孜村民组,孩子们外出务工后只有老两口生活在村子里。她说:“丈夫在建筑工地干活儿,我在家做饭闲得慌,平常就来这里打点零工,一月也能挣一两千块钱。”

徐洼村民组的曹诗平就没易萍那么容易, 54岁的他要和老伴儿一起带两个孙子。

“生活很难,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寄回来的钱也不多。”曹诗平说,“家门口建了这家工厂后我才有机会找到活干,让老伴儿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我忙的时候种地,闲的时候就来上班,每月也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张庄村村支书高全明介绍,村里共有3100多人,目前生活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除了种田没有别的事干,收入很有限,一些贫困人口的情况还要糟糕。

“当下有30多人在厂子里干活儿。”高全明说,“活儿不复杂,他们可以一边种田带孩子,一边抽空来做工。”

为了支持贫困户脱贫,这家工厂对于来务工的贫困户每月还给予200元的额外补贴,55岁的高全银一家就是受益者。

高全银说:“大孙女患脑瘫,我又有病,家里日子难过得很。我老伴儿见天到工厂里做工,除每月一两千元的工资外,厂子里还多补贴200元,也不耽误回家做饭。”

“村里建卡贫困户共有7户8人在工厂里就业。”高全明说。

走出工厂车间,记者回头看厂房上方的标语:门口务工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村支书高全明看着记者会心地笑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