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道远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2300多年前的战国中晚期,但是茶与旅游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在信阳,浉河区是信阳毛尖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60万亩茶园遍布该区的山间地头,人民因茶而富。近年来,该区创新发展模式,结合全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推动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积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以茶为主题、以茶基地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的茶文化特色旅游,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推动茶园景区、茶旅品牌、茶旅文化、茶旅康养一体化发展。
“百里茶廊”旧貌换新颜
2018年2月12日,浉河区正式启动“百里茶廊”的升级改造工作,全力打造环南湾湖茶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该区统筹安排,研究制定了《浉河区环南湾湖路集中综合整治方案》,从道路整修,廊道补绿,修建旅游厕所、停车场及会车点,民居改造,旅游公共标识体系建设入手,将环湖路建成一条美丽的茶旅融合观光廊道。并新建以“十大茶坊”为代表的茶旅融合观光示范点,以睡仙桥茶博物馆、茶文化馆为代表的茶文化展示窗口,以点带面,将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十三里桥4个乡镇的60多个村,完美融入这一有着“茶文化生态公园”美称的绿色产业带。
据统计,“百里茶廊”累计改造民居183户,刷白12万平方米,更换屋顶瓦片3万平方米;建设停车场15个、会车点6个,整修公路61公里,硬化路面6000米,修补路面2400平方米,培护路肩84公里;栽植绿化树苗10.8万株,补植种绿8000余平方米;拆除有碍观瞻广告牌匾800多块,新增大型旅游标识标牌49块,设置小型旅游标识标牌100多块;新建旅游厕所10座。
省局领导盛赞“河南唯一”
4月20日,升级改造后的“百里茶廊”正式亮相迎宾,环南湾湖茶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受到众多游客的追捧。
4月28日下午,应邀出席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和茶文化旅游暨旅游产品展览会开幕式的省旅游局局长姜继鼎慕名来到“百里茶廊”。在文新茶村的山顶观景平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原生态茶园令姜继鼎感到震撼。他说,小茶叶大旅游,信阳茶生态资源在河南具有唯一性,在全国也不多见,信阳走茶旅融合的路子是对的,符合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更能彰显旅游扶贫的成效。
在文新茶村的制茶车间,当工作人员介绍说近一个月以来每天平均接待游客近千人次、约30%的游客都会购茶时,姜继鼎充分肯定了信阳茶旅融合产生的经济效益。他指出,要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游客心里,推出高中低档、小包装、便携带的茶品,要着力拉长茶旅融合链条,提高旅游效益。
15万游客体验融合之美
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面貌一新的“百里茶廊”惊艳亮相2018信阳茶文化旅游暨旅游产品展览会,造型独特的浉河区旅游展示厅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人们通过图片、文字、书籍、视频等多种形式,近距离感受“百里茶廊”山、水、茶、景交融共生的生态之美。
4月28日至5月1日,短短4天时间,环南湾湖茶文化特色旅游线路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浉河旅游一鸣惊人,“百里茶廊”成为“五一”小长假最靓丽的风景。
面对如此不俗的成绩,浉河区区长于海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浉河区茶旅融合发展之路走到今天,凝聚着市主要领导的智慧与心血。下一步,浉河区将继续加大茶旅融合的力度,在“百里茶廊”观光带上谋划建设信阳毛尖特色小镇、国家“信阳毛尖”生态主题公园等项目,不断丰富茶旅融合的内涵,力争把浉河区建设成为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出口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茶旅融合示范区。
(本版图片提供:浉河区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