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 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争先发展勇担当 誓做工业排头兵


——信阳高新区砥砺奋进再铸辉煌业绩

天扬光电液晶模组二期。王天定 摄
陆骐电子视频影像模组芯片生产线
信阳高新区企业孵化中心

本报记者 李雁锋 通讯员 熊丹丹

大江澎湃,自当击水中流。岁月峥嵘,唯有奋楫者先。

信阳高新区,这座信阳工业经济振兴发展的“桥头堡”,以决胜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项目支撑发展、招商引资推动发展,厚积薄发,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书写“高新精神”,践行“高新担当”,一幅兴产业、强招商、保民生、促发展的美丽画卷在这片充满实力、魅力与潜力的热土上正徐徐展开。

挺起了经济发展的脊梁

“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6%,排名各管理区(开发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8%,排名全市和各管理区(开发区)第一,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3.1%,排名全市和各管理区(开发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增长27.7%;进出口7062万元,完成市定目标21.2%,排名全市和各管理区(开发区)第一;房地产投资增长210%,排名全市第二和各管理区(开发区)第一。”4月19日,市委常委会上信阳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熊开程难掩自豪地作着汇报。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反映了高新区一季度的经济运行状况,也彰显着高新区价值创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此,高新区严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眼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先行示范区、高端技术人才汇聚先行示范区”的功能定位,立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把提速扩能和提质增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定2018年全年主要经济预期目标时,力求国内生产总值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都在2个百分点以上,为振兴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目标催人振奋,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有强大的信心支撑,自信强则目标高。那么,高新区的自信来自哪里?

——工业的支撑能力明显增长。眼下,高新区紧跟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历史机遇,把握转型红利,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和转型扩能意愿动力较强。

天扬光电2018年计划新增3条大尺寸生产线,第一条线4月份投产,其他两条线10月底前全部投产,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160万片,产能增长20%,预计2018年新增产值约3亿元。国迎嘉骏计划筹建一条半自动旅游观光车生产线,年产旅游观光车18000辆,2018年预计实现产值2.1亿元。德隆超硬材料新增缸径Φ650毫米六面顶压机10台,全部投产后新增产值约2000万元,另外3栋标准化厂房、2栋专家公寓及1栋员工公寓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禹王水工在生产水利、电力、环保机械设备技术基础上,与中广核合作研发海洋污物处理设备,目前项目已建成投产,订单也正在陆续洽谈签订,预计2018年公司产值增长在30%左右。航天精工2018年计划实现产值4.5亿元,其中民品实现产值9000万元,占全年产值的20%,轨道交通项目实现产值6000万元,占全部民品产值的66.7%。

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一批具有支持性、标志性的重大项目也在为高新区发展积蓄强大动能。去年建成的企业逐步达产达效,超霸锂电、骏畅科技、中信开诚机器人、中橡首轮产品市场良好,效益可观。今年9月以前,欣格扬、首航通讯、鑫华通、展翼通讯、泰宇医疗、煜泰科技等一批企业将建成投产,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约15000万元。

——各类项目上演速度与激情。项目是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支撑。有项目才有潜力,才有产业的集聚发展。

高新区把重心聚焦在项目上,2018年全区共谋划项目298个,总投资约132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新开工项目77个,总投资约642亿元;前期项目147个,总投资约534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项目落地,高新区还从在建和新开工项目中筛选27个项目作为攻坚项目,其中工业项目17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8个,装备制造业项目7个,其他2个,商业项目1个,基础设施项目9个,总投资约95.7亿元。4月上旬,又排出20个项目,进行集中开工建设。

高新区在项目上呈现的激情与惊喜,远远超出人们的意料。高铁片区、海营片区、浉河三期治理是高新区新一年中规划并实施的三大片区项目,这三个片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呼应羊山新区、打造产业新城的理想地块。自全区工作会后高新区全面启动建设步伐,优规划、促征拆、腾空间,旨在加快产城融合,打造全新高新形象。

与此同时,不但加快工业项目的签约落户,促进商业项目的洽谈合作,而且高新区始终情系群众,从未松懈民生项目。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年底可实现项目主体工程竣工、配套管网完工;城中村改造项目预计年底前可交付住房2350套及东森宿舍楼项目660套;保障性住房项目预计年底可交付住房1000套;中医院项目年底前投入运营;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预计6月份投入使用,并计划开工建设实验小学1所。

这一系列“动作”和“成果”都表明了高新区正激动人心地上演着属于他们的激情与速度,迎来了项目建设“大爆发”。

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强劲

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带动一个产业。

这正是高新区引进博创浩宇的一个真实写照。博创浩宇作为市英才计划引进的项目之一,着力在全国打造二进制教育培训基地。项目落地后高新区安排专人积极对接专家团队,优化服务,激活创新创业要素,助力园区信息产业发展。

而随着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绿源巢大数据、中电光谷OVU创客星、汇盈孵化器弗莱希医用电子等一批双创项目迅速签约落地。从过去的基础薄弱、人才难求,到如今吸引高层次人才关注、纷至沓来,突显了高新区对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探寻背后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这与高新区聚焦“高”“新”谋发展,决胜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密不可分。国家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前沿和主阵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标志性的引领作用。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是信阳和高新区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新区立足优势,以“五大理念”为引领,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把握在国家区域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全省脱贫攻坚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机遇,着力突出主导产业,完善创新要素资源,不断提升发展潜力,吸引社会各界的更多认可。

现如今,信阳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推动下,在高新区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向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顺利,目前所有要件基本齐备。独具强大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企业创新优势和新产业孕育优势,这里成为了外地客商的投资热土,高新区也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更有竞争力。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拔地而起,一份份引人注目、喜笑颜开的成绩单展现眼前,高新区不但挺起了振兴工业经济的脊梁,也让“高”和“新”的科技创新理念在发展中不断践行。

插上了产业腾飞的翅膀

作为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汇聚的高地,当高新区交出这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时,有人惊呼,更有人疑惑。怎么做到的呢?2017年8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建玲同志受市委、市政府委派担任“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第一书记”,上任伊始,赵建玲高屋建瓴地提出在高新区开展“学先进人物,争当实干担当表率。学先进理念,争当工业发展先锋”的“双学双争”主题活动,一时间全区上下群情激昂,秉持赵建玲提出的“激情、实干、担当、创新、争先 ”的十字精神,高新区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重点项目攻坚、双学双争高新论坛、职能部门业务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涉及到中心工作的方方面面,迅速在全区上下掀起一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事创业氛围,重点项目攻坚工作更是呈现“抢阴天、战雨天,晴天一天当两天,夜以继日拼命干”的拼搏状态,士气空前高涨、作风愈加凝实、工作不断突破。高新区人用“发扬高新精神,建立三个机制”逐步消除各界疑虑,赢得了广泛支持。

——立足“招得来”,建立招商引资考评机制。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总抓手,高新区始终坚持保持定力、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形成合力,在招商引资工作上重拳出击。

高新区一是成立专班。将全区招商力量整合为北京办、武汉办、深圳(东莞)办。三个专班分别明确招商重点和招商目标,在北京,主要任务是承接疏解非首都功能项目,对接北京中关村和京津冀地区;在武汉,重点推动与中电光谷的合作,对接武汉光谷、合肥京东方等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项目;在深圳,主要是落实“非硅谷”工程,实施“回归工程”,进行亲情招商,同时利用现有企业进行以商招商,对接深圳、东莞、粤港澳大湾区。二是明确目标。三个专班全年搜集投资信息不少于108条,对接企业不少于54个,签约项目不少于18个。三是建立推进机制。该区采取月通报、季考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各招商专班的工作进行考评。截至目前,今年已对接企业95家,搜集投资线索51个;投资意向较强项目16个;已签约天一超级电容项目、蓝水星智能通信终端(手机配套产业链)生产项目、中部半导体项目共3个,总投资31亿元。

——立足“落得下”,建立全方位项目服务机制。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强心剂。高新区严格落实“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的理念,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积极创新项目建设模式。

高新区在各项目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推广以党建促征拆,完善征地拆迁保障机制;建立项目建设奖惩机制,精准选择重点项目集中攻坚,实施项目攻坚观摩考评机制,旬观摩、月奖评、年考核,各攻坚项目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形成了大干快上的生动局面。经过多次的重点项目攻坚观摩点评活动,超霸锂电、中橡首轮一期等项目顺利投产,今年27个重点攻坚项目预计上半年将有8个项目建成投产。同时,为了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把高铁片区、海营片区、浉河三期治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区不断建立健全三个片区开发机制,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每一个专班均由处级领导担任指挥长、一名科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在明确任务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时间节点,完善推进机制、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每月举行一次集中观摩,现场打分,现场点评,无缝对接项目建设情况。

——立足“发展好”,建立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机制。产业是经济发展之根。把产业做强,把总量做大,是高新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中科院编制的产业规划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高新区又委托中电光谷进行完善,确定了“1+2”的产业体系,即整个园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同时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并围绕三个主导产业,逐步完善龙头培育机制,制定出台了相关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门类有序增加,产业层次不断升级,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确立以天扬光电为龙头、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上确立以明阳风电为龙头、在新能源产业上确立以浩融集团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为龙头,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积极发挥龙头效应,促进产业集聚提升。

往日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高新区奋进勃发,春风正劲,将继续一如既往地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力争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