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 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光州香茗惠民生


黄国故城 刁拥军 摄

潢川,古称光州,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独特的生态环境,悠久的种茶历史,孕育出品质超群的茶叶奇葩——淮南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淮南茶,光州上”论述。2009年至2017年,连续八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荣誉称号。

着力发展生产基地,增加茶叶生产规模。近年来,潢川县委、县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上,结合国家农业部开展的“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审时度势,咬住建设茶叶生产基地、扩大生产基地建设不放松,利用各种行政、经济手段,全力建设茶叶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新发展高标准高质量优质茶园16.6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7.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助推茶产业快速发展。为切实抓好茶叶生产,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潢川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茶产业政策文件,明确了政府扶持良种茶园发展、茶叶加工销售、茶叶品牌创建、产品开发与科技创新,茶叶标准示范园建设、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绿色防控方面的扶持金额、贴息标准以及土地利用整理等具体事项,十多年来,共投入财政各类资金3亿元。对多个千亩以上规模茶园进行了升级改造,全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生态有机茶园,全面提升完善规模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沿河滩区,打造林茶间作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潢川县沿河乡镇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结合滩区实际,调整产业结构,成功打造了滩区林茶间作种植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滩区农业发展新途径。2006年以后,潢川县委、县政府在此基础上,按照高标准茶园要求,结合滩涂林地特点统一部署,精心规划,采取示范带动、逐步发展的战略,全面建设滩区林间茶园。截至目前,全县沿河滩区林茶间作面积已发展到十万余亩,其中老茶园1300亩,2006年以后新发展茶园10.5万亩,昔日沿河不毛地,成为茶农致富滩,受到原副省长王铁的高度赞扬。

调整茶叶产品结构,积极开发信阳红茶及延伸产品。为进一步调整优化茶产品结构,拉长茶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潢川县委、县政府科学制定了大力开发生产红茶的战略,把信阳红茶生产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场硬仗来抓。根据潢川淮南茶品质、特性及内涵,严格按照国家功夫红茶的生产标准,融入“淮南茶”独特传统的加工工艺,率先在全市研发生产红茶,并一举获得成功。同时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从萎凋、揉捻、酶促氧化、烘干、提香等独具特色的潢川信阳红茶加工工艺,所生产的信阳红茶“色红艳、汤明亮、香度高、味道美”,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2011年4月29日在潢川视察时称赞光州·信阳红茶“在金骏眉之下,银骏眉之上,为红茶之上品”;在2011年10月北京举行的红茶品鉴会上,受到了全国著名茶叶专家于观亭、吴觉农茶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甲选等全国知名专家的认可,称“信阳红茶,光州香”。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潢川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无论在资金使用、土地流转、涉农项目整合上,还是在人才培养引进、招商引资、重大节会宣传推介上都给予大力支持。潢川县光州茶业有限公司是该县培育的龙头企业典范。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下,该公司多年来坚持“诚信为本、仁义经商,先做人、后做事”的经营理念,勇闯市场,大胆创新,创造了信阳茶业界的“五个第一”。公司生产的“光州”牌系列绿茶素以“汤清色绿、香高味醇”而盛誉海内外,在各大国际、国内茶叶鉴评盛会上屡获嘉奖。金栗茗皇、华蕊茗阳、绿缘、杜甫春、谷月春、一品君子、淮南翠芽、沁香源、文贤等茶叶品牌,在全国及省级举办的茶评中多次获奖,企业规模逐步壮大。

为全面强化茶叶质量安全,潢川县政府在付店镇新春村、仁和凌集茶场、谈店牌坊茶场三地,建设了近千亩的绿色防控示范园,明年再面上推广至整个茶区,有十余家茶企、合作社置建了质量可追溯体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