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车 卢小龙 通讯员 刘俊锋 张学顺
东风吹来满眼绿。
在环出山店水库道路和新修312国道两侧,各50米宽、新栽下的栾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吐出新芽,一排排水杉、柳树等抽出嫩叶,与青山相依,与碧水互映。
4月20日,由市直林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同志组成的观摩团一行,一路走一路看,观看造林成果,交流植绿经验。望着眼前令人震撼的廊道造林现场,观摩团的林业人激动不已,指着眼前的美景,骄傲地说:“这,都应归功于我市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的确,我市创森工作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是行动迅速,造林规模大、标准高,成效明显。截至4月20日,全市共完成造林34.15万亩,与省厅下达的造林任务相比,造林任务完成率为127.88%,与市下达的创森造林任务相比,造林任务完成率为118.16%,其中山区造林20.44万亩,廊道绿化4.54万亩;395.04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植树1828.22万株。
“河南省荒山绿化第一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
近年来,生态信阳,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国字号”绿色名片,森林覆盖率超过全省15个百分点。
重整行装再出发。为全方位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提升居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目前,信阳正全力以赴,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由山水信阳向森林信阳目标奋进!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信阳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职尽责,凝聚各方力量,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创森动员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绿水青山,就是筑好金山银山。”市长尚朝阳强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是走形式拿牌子,而是让人民群众享受普惠的生态福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民生工程。
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创森工作正式启动前夕,便成立了信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建立并落实创建目标责任制,将创建任务细化量化,把创建责任层层分解,定单位、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分年度、分阶段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落实。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森工作,并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创森观摩会、推进会、促进会,加强各县区、市直单位的交流学习。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创森指挥部成立了5个督导组,分包9个县区、5个管理区和承担创森任务的11个市直单位,定期进行创森督查,市分管领导听取督查汇报,对工作不力的县区及部门点名批评,针对具体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通报,限期整改,跟踪整改情况。
作为牵头部门,市林业系统履职尽责,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技术指导作用。在去冬今春的造林绿化工作中,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多次陪同市领导去造林绿化第一线实地督查指导创森工作,发现实际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八仙过海”破难题
对信阳来说,尽管基础优势明显,但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新工作、新任务,面临着不少问题。面对一个个“拦路虎”,各县区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妙招频出,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造林成本高,上级财政补贴有限,解决资金问题就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面对的一个“拦路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县区不等不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不仅将森林城市的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还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蹚出了路子。
平桥区创新造林筹资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利用PPP模式,结合欧投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大户、合作社造林和购买社会服务造林已成为平桥区的主要造林方式,占到了全部造林的90%以上。
浉河区为合理利用社会资金和力量,在生态廊道工程建设中,采取招标的方式,中标公司取得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林带林木所有权、经营权,企业自行承担造林费用,林带上林木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赢亏,五年的土地租金由政府一次性支付,减轻了浉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资金投入压力和造林工程建设压力,企业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将给浉河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息县创新廊道绿化管理机制,对全县路肩绿化采取对外招标,统一规划、栽植和管理,栽植后树木产权归县、乡、村三级所有,村集体占大头,提高村民护林积极性。
潢川县积极推广“不栽无主林,不造无主林”的成功经验,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合作等形式造林绿化,多渠道吸引资本投入造林绿化。
新县在全市率先推行“林长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网络,明确各级林长对辖区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古树名木保护负总责,形成了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体系,助力森林城市建设。
罗山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000万元,重点投入苗木花卉、油茶、茶叶、林果等林业产业;每年投入资金800万元,对造林实施“以奖代补”项目。
……
据不完全统计,各县区仅造林投资近8亿元,其中民间资本投资约5亿元,县区政府投资约3亿元。
创森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对照创建标准我市还存在差距,其中廊道绿化就是我市的短板之一,要扭转被动局面需下大力气。针对我市部分道路绿量不足,绿化存在断档断带等问题,市委、市政府紧盯短板,科学决策,高标准规划,全面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要求重点做好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出入口、高速连接线、景区公路等路段的绿化,做到多林种、多树种配置,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建设生态景观通道。
在今年的创森工作中,平桥区以通道绿化为突破口,高标准制定实施了107国道绿化等多个专项方案,乔灌草结合,四季见绿,三季有花,全面推动创森工作。浉河区建设了7条重点生态廊道,在道路两侧可造林路段营造林带,在沿线集镇、商户等门前修建花坛,其中新建312国道和环库路两侧建设了各宽50米的高标准绿化廊道。光山对境内大广、沪陕高速以及G230道路两侧各20米实施了廊道绿化,其中大广、沪陕高速全长89公里,绿化面积5100亩,G230全长56公里,绿化面积2460亩。商城县重点实施了沪陕高速、G220国道和S337省道重点路段的绿化工程。目前沪陕高速两侧绿化带宽达20米、G220国道和S337省道两侧绿化带宽达10米,树种配置,按每500米变换一个树种。潢川县目前已完成廊道绿化8627亩,并在全市率先推行了“道路绿化路长制”,探索建立道路绿化长效管理机制。
高低搭配、种类多样的行道树,为我市县乡道路“披”上绿装,筑造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8年,我市完成廊道绿化4.54万亩。其中仅高速廊道绿化就达277.18公里(包括补植和新建),折合面积约10724亩;国道绿化307公里,折合面积约6485亩;县乡道绿化4440.8公里,折合面积约20000多亩。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显示,我市已经扭转了廊道绿化的被动局面。
老城区绿化是我市创森路上的又一只“拦路虎”。最近,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关桥、三小门前天桥等桥涵的栏杆上悄然出现了不少立体花篮,里面盛开着五彩缤纷的时令花卉。花篮虽小,却让过往的市民宛如行走于花丛之中。得知这是市城管局实施的立体绿化工程后,市民徐先生高兴地说:“现在走在桥上,耳目一新,这不仅装点了桥面,还合理利用了空间。”
为达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全市上下多措并举,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加强城区道路绿化、河流整治,推进公园、游园建设,不断提升城区绿化水平。
市城管局抢抓绿化建设时机,积极实施城区增绿工程。加速推进羊山公园、羊山森林植物园建设,对现有公园、游园、绿地内基础设施实施更新改造,对城区道路行道树进行补植补栽,并在中心城区的桥涵安装1.1万多个花篮,实施立体绿化工程。
市水利局积极绿化、美化浉河两岸园林绿地,重点打造了浉河南岸茗阳阁区域生态绿色长廊。信阳高新区积极组织企业、单位绿化,制定印发信阳高新区《关于全面动员企业、学校和社区力量等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通知》,落实了以项目首席服务员为责任人的创森责任体系,引导企业、督促学校、社区开展春季绿化工作。全区各单位,尤其是企业积极行动,栽种花木,美化环境。实现了建成企业绿化率达到15%-20%,房地产项目绿化率达到35%以上,社区、学校绿化率达到30%-35%。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各县也在老城区增绿工程上持续发力。光山县投资3000余万元,加上征地拆迁费用超亿元,积极实施盛湾公园(267亩)、七星湖公园(160亩)两个公园的绿化,同时大力实施城区主干道、产业集聚区企业、单位小区、小游园绿化提升工程。
淮滨城区七条路控制带绿化完成可栽面积的85%;新建游园8个,建设面积3.0722万平方米,目前除8号园在建,其他游园全部完工。
罗山县除了投资300万元对老城区主次干道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外,还加大了对小潢河整治工作,南岸带状公园14万平方米的绿化工作已经着手实施绿化,打造创建了4个省级园林单位小区、5个市级园林单位小区,共新建单位小区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
息县积极通过开展“拆围透绿、拆违建绿”工作,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有效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把违章建筑所占的地块建成街头小游园、附属绿地、临时停车场并进行复绿。先后新建和在建8个城市公园、数十个小游园、附属绿地,使城区绿地面积增加到31.5%。
植绿护绿战犹酣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今日的信阳,无论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创森标语抬眼可见,浓厚的创建氛围弥漫在信阳大地。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仅要大地植绿,改善生态环境,更要心中播绿,传播生态绿色的生活理念。
在很多市民眼里,生态是信阳的最大优势,有些人认为我市森林覆盖率高,已经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有基础、有优势,创建目标轻轻松松就能实现。为了扭转这一看法,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社会风气,也为推进创森造林植树活动的扎实开展营造浓厚氛围,厚植生态绿色生活理念,市直单位、各县区积极宣传创森的意义、目标任务、生态绿色生活理念。在电视台、电台、报纸开设固定专题专栏,在重要地段、人员密集场所设立大型宣传牌、悬挂宣传条幅、刷写固定标语,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入口、百花园广场、城区重要路口等地的各类电子显示屏上长期滚动播放创森视频和宣传标语,利用移动公司手机平台向用户发送创森手机短信,通过自媒体及时推送创森信息,大大提高了公众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市交通运输局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森工作。中心城区1800余辆出租车车载LED屏在出行高峰时段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中心城区公交站棚设置16块创森宣传公益广告栏;293辆公交车车体内外设置586条宣传标语;信运汽车站候车广场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广告,设置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一块;107国道市入口处制作安装两块大型户外宣传栏;办公区域悬挂宣传横幅,制做宣传板面3块,办公大厅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火车站公交停车场设立两块创森宣传栏;在南湾旅游码头设立10块创森公益宣传牌。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城市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我市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从一开始就注重义务植树这一环节。为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增加造林面积,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文化,有力推进信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市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2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市长尚朝阳等市领导和38个市直机关单位13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在羊山新区北湖管理区顾岗村陈沟组义务植树基地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6500多株西府海棠,绿化150亩荒山。正式拉开信阳市2018年的义务植树活动序幕。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市直单位、县区纷纷行动,深入宣传发动,科学规划,认真制定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方案,创新义务植树活动机制,丰富义务植树形式,大幅度提高了义务植树适龄人的尽责率,多数县区的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0%以上。
2018年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已经结束,但创森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植树造林也绝不能一栽了之。这就需要我们聚集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去管护、养护。
“要确保苗木栽得上、活得成、管得住、长得好,决不允许放任不管,重栽轻管,出现劳民伤财的情况。”市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新造林木的管护工作,并多次做出指示。
信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市绿化委员会也先后印发了《关于规范和加强植树造林与管护的通知》、《关于加强新造林木管护工作的通知》,对造林苗木标准,造林质量,新造林管护等提出明确要求。
各县区、管理区纷纷迅速行动,召开新造林管护工作会,落实管护责任,分解管护任务,明确管护重点,对新造林及时进行浇水、培土、垦复、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对倒伏的苗木,及时扶正、培土、踩实,对大苗搭建固定连体支架;对低洼地块及时起挖二级排水沟,做好防涝排水;对新栽的常绿苗木,及时做好疏枝疏叶,减少温度回升后的叶面蒸发量,提高苗木成活率;对雪灾受损林木,及时做好修剪、抚育和补植补造。
播绿植绿处处春,万千林木入画来。如今在信阳,无论徒步徜徉在乡间小道,还是开车行驶在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处处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一股股浓郁的绿色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之城正渐次展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