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勇 张军锐)记者昨日从市食安办获悉,我市将重点对中药饮片掺杂造假、牛百叶非法使用双氧水、鸭血非法添加甲醛、小龙虾非法使用“洗虾粉”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进行整治,紧盯风险,强化防范,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全领域、全链条安全。
据了解,今年,全市食药监管部门将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监督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食用农产品采购源头质量控制,强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抽检监测,开展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落实企业风险管控责任,督促企业排查风险点源,完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探索制定促进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和风险分级管理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统筹各级监管力量,综合运用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联合检查等手段,强化对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现场的检查,细化现场检查要点,重点检查企业风险隐患责任落实情况,是否按照批准的配方和工艺生产,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数据是否完整、真实可靠。
同时,对假药、假酒等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制假售假问题,虚假广告、虚假声称、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切实消除风险隐患,并结合《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在全市组织开展“三小”专项治理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整治效果。
为强化社会监督,市食药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落实受理、办理责任,提升投诉举报线索成案率,投诉举报按时办结率要达到100%。严格落实处罚到人,强化行刑衔接,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