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银 刘元浩
在伏案阅卷的夜晚,在奔走调查的早晨,在气氛紧张的赛场,在辩论激烈的法庭,你总会看到一个身影,她是一名好军嫂,她是一位新妈妈,她是未成年人的知心姐姐,她是国家公诉人——商城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彭秋思。
为法律守夜 为法治发声
“我叫彭秋思,我的微信号是qs17737030832,我的邮箱是…”每次宣讲完,她都会在黑板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因为她总觉得与孩子们相处时间太少,总担心教给他们的法律知识还不够。如果你不知道她的身份,翻看她的微信或者邮箱时,你一定会以为她是一个律师、一个心理咨询师,因为那里有数不清的微信、邮件,有请教如何戒掉孩子网瘾的,有失恋了怎么办的,有询问喝了一杯啤酒能否开车的,有咨询邻居侵占宅基地归谁管的……不论是哪个方面的问题,彭秋思都认真回复、详细解答,因为她知道,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中满含着信任、期待和重托。
2015年8月,彭秋思加入公诉队伍,她主办的300余起公诉案件,无一错诉。在精准精细办理每一起案件的同时,她还主动承担了院里大量的法治宣传工作。诚如其言,新时代的公诉人不应是咄咄逼人的机关枪,而应做有血有肉的守望者。办案之余,她坚持对涉罪未成年人和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归纳,撰写鲜活生动的法治宣讲教案,参与“送法五进”活动50余场。近年来,彭秋思获得了全省检察机关“守护明天”讲师竞赛第二名、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宣讲员、信阳市“五星政法干警”、“优秀廉政宣讲员”等荣誉称号20余项,但她总说“成绩微不足道,差距还有不小!”。
为理想许国 为检徽负“卿”
检察官+军人的家庭组合,极像那句歌词“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对彭秋思来说,彼此都是那个不回家的人。她每天重复着办公室、看守所、法庭三点一线的常规生活,“家”已经变成了旅馆,驻守香港的丈夫每年30多天的探亲假也要建立在没有因紧急任务而封假的基础上。2016年4月底,妊娠8个多月的她,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长时间的阅卷伏案导致她全身水肿,终于有个不用加班的周末来到医院做个产检,然而医生正告她“这么严重的妊娠高血压,怎么能够一个人来产检,请马上通知家属办理住院,否则大人孩子都有危险!”。可是谁又知道孩子的爸爸从未陪过一次产检,这个时候赶回来更是不可能!彭秋思强忍内心的恐慌,谢绝了医生立即入院的建议,产检后赶回单位“妥善安置”好剩余的全部案件。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也影响着胎儿,2016年5月29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一个小公主诞生了。医生说,羊水太少,若不进行手术后果不堪设想。那一刻,孩子的爸爸依然没有回来,没有埋怨和恼怒,但她何尝不希望他在身边,只是既已许国,再难许“卿”!
每逢节假日,对大多数军人家庭来说,是思念,是等待,是军嫂们美丽的逆行。但对彭秋思来说,这种相聚也总是别人的故事。“我们都是集体过年哟,来不来?”“这个‘十一’有拥军晚会,你喜欢的明星会来哦,你能来吗?”而这所有的邀约在她这里总会落空,无奈的“军爸”只能说“你忙”。但2017年4月10日,却是她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军爸”在集训中受伤,半月板撕裂、韧带断裂必须马上手术,因集训期间没有多余的外事人员,急需家属陪同住院治疗。而此时的彭秋思正在组织“全城百校法治巡回宣讲”活动,作为主办人、主讲人,彭秋思根本无法分身。“我手术完了就醒过来了……刚才看见门口一个美女的背影我还以为是你……这个保洁阿姨人真好,每天给我打饭……”听着“军爸”发来的语音,她也只能强忍思念和愧疚,默默擦干眼泪继续赶往下一个宣讲点。
为人幼帮扶 为吾幼留守
“见天去给留守儿童上课,俺家的宝宝才是留守儿童!”每当彭秋思法治宣讲深夜归来时,她的婆婆总是抗议说。丈夫在香港驻守,自己又整天忙于工作,两岁的女儿快要成了“留守儿童”!
从事未检工作之后,彭秋思渐渐收起了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锋芒,变身成孩子们循循善诱的老师、心理疏导的朋友、排忧解难的调解员。因为白天工作忙,无暇与其帮教的涉罪未成年人联系,她把晚上陪女儿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涉罪未成人小宇母亲早逝、父亲患鼻咽癌,为了感化和挽救这名失足少年,帮扶这个困难家庭,彭秋思协调相关部门,将其家庭纳入“一对一”扶贫济困帮教范围,定期进行物质帮助;依据相关政策,为其父亲申请低保和大病救助;还推荐其姐姐到茶厂工作;每当夜晚,彭秋思都会与小宇微信交流进步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帮教,小宇性格开朗了,还学会了厨艺,又一个迷途的孩子走向新生。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在彭秋思的心中只有“及人之幼”!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成就伟大,她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阳光生活。就像每一次宣讲结束时,她引领孩子们齐声朗诵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在坚持梦想的路上,在守望正义的途中,彭秋思用一颗炽热的心发着光和热,诠释着侠骨与柔情,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为未成年人成长烙下坚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