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失散七十载,两位九旬抗战老兵终相见


曹书耀(左)与老战友李德兴重逢。

本报记者 郝光 文/图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一首《送战友》把战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70多年后,两位抗战老兵在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和关爱抗战老兵组织的努力下重逢,已经年过九旬的俩战友相见,彼此容颜已改,战友情却愈来愈浓。2018年4月14日,是一个值得他们纪念的日子,曹书耀与李德兴两位同为93岁的老战友在平桥区社会福利中心紧紧拥抱在一起,老泪纵横。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保家卫国,曹书耀与李德兴入伍到同一连队。一次,为避日寇追击,部队要分组经过深山里的一条大河,在李德兴这组过河时突发山洪,曹书耀一把抓住李德兴钢盔上的带子把他拖上岸,从此二人形影不离。1939年11月的一天,在执行部队转移前的一项任务时,曹书耀、李德兴等八名战士遭遇敌人袭击。为掩护战友撤离,李德兴阻击敌人时不慎摔下山沟,半夜醒来回部队才得知,曹书耀和其他几名战士都没有回来。

原来,遇袭当天曹书耀在山里迷了路,回到营地时部队早已转移,无奈只得回到信阳务农。日寇投降后,李德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复员后回家务农。随着年事渐高,两位老人时常回想往事,李德兴以为曹书耀牺牲了,曹书耀几次托儿子去平顶山市打听,皆无音信。  

在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寻找抗战老兵的过程中,偶然得知曹书耀有个老战友叫李德兴,恰巧在平顶山市舞钢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团队寻找的老兵名单中,有一名抗战老兵跟曹书耀描述的情况基本吻合。经过反复核对印证后,4月9日,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曹书耀在平桥区社会福利中心与远在舞钢的李德兴进行了视频通话。“你要养好身体,我过段时间去看你呀!”“听他们说找到你了,我一晚上都没睡着,就想着咱当兵的事儿。”……两位老人越说越激动。

知道老战友还在人世,因肺病住院的李德兴顿时坐不住了,恨不能马上出院奔赴信阳看望战友。经过再三请求,主治医生才允许他提前一周出院。14日一大早,李德兴就穿着孩子们准备好的新衣服,佩戴上军功章,跟老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起前往信阳。

下午两点,当李德兴到来时,坐在轮椅上的曹书耀已候在院里,二老见面后相拥而泣。曹书耀先是说到他们如何一起阻击日寇,如何用摩斯密码发电报的情景,几度哽咽。当说起二人当年一个拉弦子一个唱戏时,曾是军中文艺骨干的曹书耀,忍不住唱起了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

这次重逢,李德兴让小女儿李华杰为其老战友带来了茶具,而曹书耀让儿子曹继安准备了信阳毛尖新茶,志愿者们纷纷笑着说这叫“心有灵犀”。见此情景,李华杰、曹继安与志愿者们也开心地约定:二老下次再聚时,用李老的茶具,泡曹老的茶,共忆峥嵘岁月,共话战友情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