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县:“交通+”畅通脱贫路


本报讯(记者 徐维 通讯员 余江)“以前的路,晴天灰、雨天泥,种的菜要走个把小时的路才能运到街上;现在很快就能拉到县城、省城。”昨日,息县路口乡罗庄村豫治有机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夏玉志边指挥工人装运蔬菜,边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的21个大棚的蔬菜再也不愁运输难了。

脱贫的路子千万条,每一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息县高度重视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这块短板,形成了“交通+”的精准扶贫模式,让全县人民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村村实现硬化路、客车和邮路“三通”,个别村还实现了户户通,这正是“交通+四好公路”结出的硕果。2016年以来,息县以“交通+四好公路”作为交通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通过实施道路交通工程专项扶贫行动、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全县共争取上级交通项目补助资金1.69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36亿元,县本级财政投入交通领域资金达12.46亿元,建成农村通村通组道路1971公里,陪护路肩3580公里,是过去多年的总和。

“交通+镇村公交”则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贫困地区多年的出行难题。息县按照“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通过发展镇村公交,推进贫困地区公交一体化发展。全县现有18个乡镇客运站(点),48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66个公交港湾站,3条城乡公交线路运营公交32辆,43条城乡客运班线运营客车128辆,还有其他小型班车及预约班车,构建了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城镇村放射状三级公路网络体系。

多彩田园绘制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息县“交通+多彩田园”不仅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拉进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感情线”。全县一大批有志之士回乡创业,建立扶贫车间和生产车间,供港蔬菜、火龙果、油用牡丹、莲藕、畜禽养殖等基地纷纷落户农村,共申报“多彩田园”示范工程(产业扶贫基地)108个,实现了99个贫困村全覆盖,已建成23个、开工85个。

“交通+农村物流”是息县“交通+”精准扶贫的又一模式。2017年11月,移联网信集团投资50亿元的息县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园区项目签约,息县村村通物流项目相继启动,300多辆新能源物流货车打通息县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把农村百姓网络购物的物流快件送到家门口,实现了“村村通物流”和村村有物流站点的全覆盖业务战略。

“交通+就业”是息县“交通+”精准扶贫的大手笔。全县农村村级公路全部由3.5米扩到4.5米,加上路肩培护,完全可以让两辆车互相错开通行。路肩种植树木属地管理,定人、定岗、定路段,形成路肩林带管理和农村公路日常管护长效机制。这些公益性岗位可解决一大批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在让乡村道路畅起来、农村面貌美起来的同时,贫困群众也跟着富起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