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王安珂
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日益临近,近期有读者向记者了解1992年信阳首届茶叶节文艺演出的情况,为此,记者昨日专程走访了首届信阳茶叶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总导演李群力。
“1992年之前,我们每年5月份都做一个映山红艺术节,实际上是一个集信阳全地区的文化艺术汇演。为把活动做大做强,扩大信阳的影响力,到1992年的时候,我就想到打信阳主打产业茶叶这个名牌,所以就参与策划了信阳首届茶叶节。”得知记者来意,曾经在信阳市文化系统工作30多年、连续十届负责信阳茶叶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总导演的李群力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
“首届茶叶节当时条件有限,还没有体育场,开幕式活动主要是做了一个文艺踩街和一台茶文化专场文艺演出,观礼就设在市文化中心二层的露台上。踩街的队伍从工区路往东方红大道行进,10个方阵每个都有100人组成。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活动,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我们集中展现了10个县区独特的文化艺术,比如说商城是信阳歌舞之乡,特色是花伞舞,我们就让他们组成了一个百人花伞方阵;淮滨是百人放河灯方阵,等等,每个队伍在主要表演区表演3到5分钟,然后沿着东方红大道进行踩街表演。当时的场景,用‘万人空巷’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社会各界和宾客的评价非常高。”李群力自豪地说。
首届茶叶节的成功举办,为信阳打开山门、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作为此后连续10年信阳茶叶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的策划、总导演,李群力不遗余力地助推信阳茶叶节走向茶文化节。
“我们有一个团队。第一届茶叶节市文化局就开始准备,要设计茶叶节的节徽、吉祥物、纪念章。万事开头难,因为没有参照的,没有基础,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但是我们信阳人有创意、有想法,挺能干的,做出来之后能让大家感觉到很不一样,效果非常好。其中吉祥物小鸡“鸣鸣”的创作和节徽的修改就出自我手。”李群力回忆道。
“第一届茶文化节完全是我们信阳的东西,没有一点外来的。随着后来我们办得越来越大,国内的、国外的文化元素被有效吸纳,丰富了茶文化节的内涵。一批批国内外知名大腕、明星在信阳茶文化节晚会上登台演出,为信阳人提供了一次次对多元文化认知和了解的机会,大家对茶叶节的热情与日俱增,开幕式文艺演出从组织到表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李群力说。
从第10届茶文化节以后,政府已经不再主导文艺演出或者外邀明星。茶文化节开幕式以经贸活动为主,文化演出引入了一些商业性的运作,茶叶节大型演出晚会上信阳本土文化的元素却越来越少。对此,李群力认为,信阳是河南的歌舞之乡,是一个南北兼容很有特色的地域,民间艺术蕴藏很丰富,尤其是一些本土文化比如茶歌茶舞很有看头,这方面只能强化而不应该削弱。
“事实上, 通过举办信阳茶文化节,已经助力信阳本土文化大放异彩,为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所喜爱。”采访结束时,李群力说,“我听说今年茶文化节开幕式上的7个歌舞类节目,就全部来自我市几个歌舞之乡,近两年,市文广新局又在茶文化节期间开展了茶歌茶舞的创作、比赛和演出,目的还是扩大我们信阳文化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我这个对本土文化情有独钟的老文化艺术工作者非常欣慰,在注重流行文化的同时,我们有责任发扬光大信阳的本土文化,让其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