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母校信师附小,2018年迎来了建校110周年。这所百年老校,一百多年来历经沧桑,厚德载物,桃李满园。一批又一批学生从那里毕业,后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我的小学时期,因为家里搬家等因素,我先后上过3所学校。小学一年级上的是信阳市一小(后来叫回民小学),在二附小(现在的十三小)上了小学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转到信师附小上学,从附小小学毕业。
我在信师附小上学,应该是1970年9月到1972年7月。因为在附小仅仅上了两年小学,所以留下的完整记忆不多,但依稀的印象片段还是有的。
记得当年附小门外就是一条小河,正对着附小的校门有一座小桥,小桥那边是信阳师范学校。不过当时信师的校园,被一家部队医院借用,小桥信师的一头路并不通。
一进附小校门,就见到了整洁的校园。校门两边盖有耳房,正对校门是学校的一条主路,路的两边横向盖有教室,一侧有两或三间教室,有三四排。教室的前面,相应地种着一排排白杨树。校门的最右边,也有一条路,一直通向后面的学校操场。路的右侧有一排房子,靠操场那头的是一年级教室,靠校门这头的有几间教师宿舍。
我们班的教室,就在一进门的右侧这一排最右边的第一间。
我上四年级时,班主任好像是一位年纪四五十岁的女老师,她姓殷。殷老师严肃一些,我们除了学习上的事,平时和她交谈不多。
上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叫康双娥,也是一位女老师。30多岁,记不清是唐山人还是保定人。她就住在我们教室右边的宿舍内,离教室只有几十米。由于康老师和蔼可亲,大家经常和她一起交流学习和生活,我们还经常到她家去。
算术老师是一位姓郭的男老师,记得他住在大门右边的耳房里。郭老师的板书写得很认真,字写得跟字帖似的。
我从上小学起,学习成绩就一直是中上等,不高不低。除了小学一年级担任过班里的副班长,小学二年级起到初中毕业,都是担任小组长。
我那时还没有爱上阅读,也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但写的作文还算可以,有几次康老师还在班上读了我的作文和连词造句。
那时学生上学、放学不用家长接送。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往返路途安全,把家住同方向的学生编为一组,指定骨干负责,上学、放学都要列队一起走。我们家当时住在市人委家属院,和学校操场一墙之隔,但上学、放学要从学校外面小河沟边,经过食品厂,走到人委的侧门,路上要花十几分钟。人委院和我同班的还有于亚萍、赵霞、梁素霞几位女同学,我被指定为“路长”,负责带队往返。五年级时,同院的杨光也转学到了我们班,我们这一路就成了两男三女,结伴而行。
记得上五年级时,解放军八一游泳队到学校选游泳苗子,组织会游泳的男生到游泳池进行测验选拔。同班同学赵玉、靳学超游50米用了40多秒,被选上了。我50米游了50多秒,没有被选上,当时的心里还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学校每年都会在后面的操场举办运动会。我投掷还行,跑步不行,参加过一次400米赛跑,穿了一双塑料底布鞋,全班同学都为我加油鼓掌,结果我跑了个倒数第一。从那以后,学生时代参加运动会,我再也没有报过赛跑项目。但投掷手榴弹,我一般还是能够拿到名次的。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国家的进步发展,附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岁月的不断打磨下,我对附小的印象也越来越少。可是,附小那老校园的旧景,却已深深地住进我的脑海,生根发芽。几十年来,一次次梦回附小。甚至梦意为它,但是场景每每还是附小。两年记忆,一生存盘。
感谢附小的昨天!
祝福附小的明天!(赵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