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叶桥村里的“父子兵”


本报记者 徐冉

“树苗都蘸上稀泥了吗?蘸上稀泥的树根更易存活。”老余一边拿着卷尺丈量树坑之间的宽度,一边问小余。“放心吧,一棵都没落下!”小余爽快地作答。眼前正值播绿的好时节,昨日记者在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叶桥村见到这对父子时,他们正和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将今年新买的冬桃树苗栽在种植园里。

老余叫余青山,是叶桥村的村支两委成员,儿子余海则是家里的独子,父子俩总是想方设法为村里脱贫致富打头阵,被村民们戏称为“父子兵”。早些年,余青山父子一起在外打工,虽然赚了些钱,心里却难免有些空落落的。“哪好都不如家里好,如果能在咱们叶桥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该多好!”虽然是个“90后”,余海的心里却有一番雄图大志。

回乡创业的想法让父子俩一拍即合。眼下特色种植和采摘业火爆,在乡里的大力支持下,父子俩流转30亩土地、投资15万元新建特色采摘园,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同维护。没有技术,就从外地请来擅长苗木种植的老师;没有好果苗,就大老远去山东引进……如今,叶桥村已有十多名贫困群众在种植园就业,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

“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让父子俩的火龙果试验田损失惨重,村里群众帮着抢救才挽回了三分之二。”湖东街道派驻叶桥村的第一书记喻治珲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当村里下发雪灾补助时,一向打头阵的‘父子兵’却主动放弃,把补助金留给更需要的人。”

据喻治珲介绍,像余青山、余海父子这样的人在叶桥村还有很多。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叶桥村积极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联系帮扶单位湖东街道与企业建立“企业+农户”模式,拓宽致富门路,打开产品销路,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也是余青山父子心底里的美好憧憬,他们朝脚下的树根填上一把黄土,希望也悄悄在发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