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徐磊 通讯员 董欣
2017年,我市有2家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1家单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比增长57.69%,增幅居全省第5位;申报建设9个科技示范村,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3月9日召开的全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记者看到了市科技局晒出的我市2017年科技工作成绩单。
回顾2017: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
据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刚介绍,2017年,是我市科技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7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其中,项目管理步入新阶段,争取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3项,争取资金2008万元,同比增长39.77%;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呈现新亮点,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南湖创星众创空间分别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实现了国家级双创载体零的突破;新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金合欢星创天地)1家,数量达到3家;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21家单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新认定15家),数量达41家,同比增长57.69%;创新体系建设推出新举措,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活力信阳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改革了我市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全面激发我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新进展,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创新市科技进步奖评审模式,评审奖励市科技进步奖63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增长;科技惠民惠企开启新篇章,持续推进“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行动计划和信阳市千名科技特派员联村帮扶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人才的科技支撑作用,选派对接215名“三区”科技人才,申报建设9个科技示范村,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推广新品种80余个、新技术100余项,召开技术培训会500余次,现场指导800余次,电话咨询2000余次,培训农民20000余人次,培养本土人才400余人,帮助企业申报专利10余项,建立利益共同体80多个。
展望2018:多点发力,推动全市科技工作跨越式发展
2018年,是全市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局之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全年工作主线,强主体、育载体、建平台,积极推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创新引领型平台、创新引领型人才、创新引领型机构“四个引领”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示范带动全市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五个信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黄刚表示,2018年,市科技局将从七个方面着眼、发力,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一是着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着力搭建创新引领型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着力培养创新引领型人才,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四是着力建设创新引领型机构,全面推动开放创新;五是着力发展双创载体,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六是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七是着力抓好科技改革发展,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黄刚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