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甘泉 刘红霞
“你们的企业是咋弄的?啥叫O2O冷链生鲜?”河南代表团审议间隙,老支书李连成代表,操着一口豫北乡音,向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代表请教。
“你想买啥我就送啥,你想卖啥我也送啥,而且都用冷藏车,全球配送新鲜货!”朱献福通俗地回答。
“好!咱们要合作,让俺村也沾沾光。”67岁的李连成伸出大拇指。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有句口头禅——当支书我有“发展瘾”。
今年全国两会上,听到新概念、好想法他都特别用心记,遇到能对村里发展有帮助的人,他都主动上前请教,于是有了前面的一幕。
西辛庄村地处黄河半滩区,过去地里“只长盐碱不长庄稼”。上世纪90年代初,李连成率先搞起了蔬菜大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先把自己的两座大棚无偿转让给两个贫困户,并对村民承诺:谁搞蔬菜大棚,我就帮他借钱、跑贷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在他的带动下,两年时间,全村建成了40座蔬菜大棚,仅种菜一项,全村就人均增收800多元。
“发展不能总走老路子。”当看到蔬菜种植遍地开花,李连成开始思考村庄“二次创业”、转型发展。他北上天津、辽宁,南下上海、江苏参观考察、招商引资……在李连成的带领下,西辛庄建起了电光源工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6家,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
随着近年来乡村工业向城区园区迁移,李连成敏锐地看到变化和挑战,开始了以发展教育、医疗为方向的“三次创业”。
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如今西辛庄村投资3200万元建成了西辛庄教育园,周边2000多个孩子就读,教育成了村里的一大产业;投资9000万元建起了村级民生医院,吸引方圆百里的村民前来就诊……
患上“发展瘾”的李连成,像个火车头,带着村庄往前跑。从一产到二产再到三产,西辛庄前后三次创业,这个没有任何资源禀赋优势的偏远小村红红火火了几十年。“啥叫乡村振兴?要我说就一句话,城里有啥俺有啥!”李连成说。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