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媛秋 王安珂
火绫子、花扇舞姿态优雅,舞步流畅;蛤蜊舞、犟驴等传统民间花会诙谐滑稽,引人入胜;国家级非遗文化信阳民歌原生态呈现,婉转悠扬;铿锵有力的腰鼓,活力四射;民间花会猪八戒背媳妇,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2月28日下午,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信阳市2018年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市中心城区体彩广场举行,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围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极、少林等传统武术刚柔并济,阴阳和谐。舞龙舞狮气势磅礴,力量感十足;同时在广场上,还有高跷舞、皮影戏、大鼓书等展示。再现了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恒久魅力。
“这些来自生活、贴近生活的节目表演实在太好了,凸显了文艺服务生活、服务大众的宗旨,我们走出家门就能欣赏到这么原汁原味、年味十足的好节目,当然开心啦!”带着孩子观看演出的市民张先生说,“整台演出彰显传统文化,种类多样,内涵丰富,看得真过瘾!”
为进一步活跃节日文化生活,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新春文化氛围,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利用民俗文化节、庙会等,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富有传统节日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为全市人民提供文化大餐,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年。
“自去年腊月以来,全市已举办各类‘红红火火过大年’展演12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百万人。同时,还组织了信阳剪纸、叶雕、木雕、泥塑等传统技艺和美术类手工艺项目等进行集中展示展销,推动其更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增强其自身活力,拉动节日文化消费。”
“事实证明,我们组织的这些活动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在活动现场观看节目演出的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冬梅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推动花鼓戏、地灯戏、花篮戏等稀有剧种剧团及大批非遗传承人深入乡村,在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开展展示展演活动,推动非遗文化与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落实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