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村民李小来家的年终账


本报记者 马童

2月14日,农历腊月廿九,在上海打工的息县濮公山管理区中渡店村村民李小来回到家中,带回了他一年挣下的10多万元钱。

“我们家今年可以攒这么多钱。”李小来的妻子朱磊说,“儿子在那边做厨师一年也能挣四五万元钱,但年轻人花销大,根本剩不下。”

从2017年5月起,朱磊开始在村里清华园社区做早餐,婆婆搭把手带下四岁的小女儿,自己每天也能挣两百多元钱。

“我挣的钱都用来家里开销了,家里人情礼节的开销也不小。”朱磊说,“这样我老公挣的钱就都可以攒起来。”

李小来在海上运输的货船上开铲车,都是几千吨的大货船,通常在船上一住就是几个月,老板包吃住,除了手机费和抽烟,他基本没有什么开支。

2月9日,一家人坐在一起,要算一下年终账。

“老公10万,儿子4万,我做大半年早餐也算4万收入。”朱磊说,“家里总收入接近20万,老公贡献最大。”

儿子大了,该考虑娶媳妇了,今年起朱磊开始格外操心这件事。房子不用愁,从山上搬迁到新社区,他们家置换了两套房子,关键是得攒下一笔钱。

想攒下钱先得挣到钱。过罢正月十五,李小来就会回到船上开他的铲车去,收入很稳定。儿子想在社区里开个烤全羊店,现在看够呛,多半还是要去外边做厨师。朱磊呢?她只想把早餐店经营好。

“我只想开好早餐店。”朱磊说,“太累人了,过罢年再开张就不再做包子和馒头了,来往吃饭的人多了再考虑请一个人帮着打下手。”

朱磊请一个人的想法多半会成为必须做的事,过罢年社区边上的文化广场和迎宾大道就要开建,来往到店里吃早餐的人还要多。

“怎么说呢?”朱磊说,“习总书记都说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一家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