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周楠
临近春节,“全国文明村”湖南省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迎来返乡人流。
看着柏油路四通八达、葡萄园连成片、“小洋楼”排成行,从广州回娘家探亲的廖满婷感叹:“村里这两年的变化太大了,城里有的这里都有,而村里的美丽山水,城里难得有。”
在毛俊村一处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施工。毛俊村党支部书记廖仁旺说,这是毛俊村污水处理厂项目。去年,村里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了村道巷道提质改造、雨污分流、厕所改造、房屋立面改造、自来水提质、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水渠改造等民生工程。“这些年来,村里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越变越漂亮。”
毛俊村有5000多人,拥有唐、李、陈、吴等103姓,俗称“百家姓村”。由于涉及各种矛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当地治理难点、发展盲点,村里集体经济空壳化,村集体收入无来源,乡风民风问题多。
前些年,县里对毛俊村进行重点整治,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全村开展普法教育,刹住了村里的歪风邪气。廖仁旺等村干部认为,风气开始转变后,村里重要工作就是把经济搞好。“村里有了钱,可以做很多公共建设,经济搞好了,村民就不会为了一些小事争来争去。”廖仁旺说,他利用自己闯荡市场积累的经验,开始主抓村里经济。
廖仁旺用自己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他利用村庄处于毛俊镇市场所在地的优势,建起临街商业铺面,此项增加集体收入80多万元。随后又新建客运站和自来水站,每年经营收入50余万元。这两年,村里投入150万元新建俊水河水上乐园承包给运营商经营,创办村办工业园吸引18家竹木加工企业入驻,对3200亩集体山林进行生态立体开发,并按照自愿原则将900多亩耕地由村委会托管进行现代农业开发。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已超过600万元。
毛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23组村民陈友泽家三亩耕地交给村里托管,流转给种植合作社,每年有1200元土地流转收入。两口子到种植合作社、村里项目建设工地务工,平均每个月有5000元收入。“比过去自己种田的收入翻了4倍。”陈友泽笑着说。
经济发展后,村里全力打造民生工程。大小街道全部装上路灯,修建了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办公楼、环村公路、百姓大桥、小河口大桥和俊水河两岸的风光带等,成立了篮球队、腰鼓队、文艺队等,开展了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吸引了很多老人孩子参加。
“以前留守老人要么闲坐在家,要么一起打牌,留守儿童缺乏管护,到处玩,容易出安全事故。现在设施齐全,有场所,有队伍,有资金,他们可以跳舞、看书、打篮球,很多留守问题得到了解决。”廖仁旺说。
产业兴了,生态美了,毛俊村又开始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打造文明乡风。过去,村民办红白喜事一请就是上百桌,往往是“死要面子,欠下票子”。2015年,村里通过了《毛俊村红白喜事管理办法》,规定凡是红白喜事,原则上每家只请一人,一个喜事只提供一个正餐,不发毛巾、烟酒等礼品。26组村民黄生勇上个月女儿出嫁,按原来的老规矩起码要摆60桌,至少要花3万元,现在喜事简办,只摆了20桌,花费1万元。
湖南省农委主任刘宗林说,湖南是农业大省,乡村振兴的任务很重。接下来,一批像毛俊村这样的农村将继续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生态保护和乡风建设,让农村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新华社长沙2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