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近年来,淮滨县教育体育局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扎实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该局积极探索教体结合路子,以活动为载体,以训练为核心,以比赛为检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奋力拼搏,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在2017年信阳市五运会上取得青少组金牌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二名、人才输送第二名的好成绩。自市四运会以来,该局向省、市优秀训练队输送体育苗子100余名。
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提供发展保障
淮滨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同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该县教体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通知》(信体〔2011〕12号)精神,把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关心重视落到实处,为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该县先后下发《关于优秀运动员升学、转学问题的规定》《关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命名的通知》《关于运动员暑期集中训练的意见》等文件,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遵照执行,从政策上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宽松环境,为训练和学习提供保障,调动训练积极性。以市运动会为目标,并根据市运动会项目设置和竞赛规程要求,结合淮滨县实际,确立“拓展基础项目,狠抓重点项目,突出优势项目”的指导思想,定期召开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要求乡乡、校校举行运动会,以便选拔体育苗子、发现运动人才。对广大青少年比较喜爱的篮球、乒乓球等水平较好的优势项目,要求教练员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质量。领导的重视、政策的落实,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制度的建立,成为淮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之基。
构建网络,充实人员,强化队伍建设
青少年体育工作不仅要全面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还要发现优秀运动员苗子,进而为国家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因此,构建一个业务熟练、高效运转的业余训练网络成为关键。2010年10月,淮滨县成立了淮滨县业余体校,编制5名,充实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该县教体局还坚持体教结合,建立由业余体校牵头,以2所省级、2所市级和14所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依托,以1个国家级、1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10余个社会体育俱乐部为补充,以专职教练和学校体育教师为骨干,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业余训练体系。在这个框架下,该县对苗子运动员进行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等综合考查,科学选拔人才,建立训练档案,采取平时分散与假期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余训练。在加强训练网络建设的基础上,该县还采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普通学校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促进淮滨县业余体育训练稳步、健康发展,成为运动员赛场摘金夺银的活力之源。
创新机制,强化训练,提高工作成效
训练多流汗,赛场少遗憾。据淮滨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徐永生介绍,多年来,淮滨县广大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场地器材、训练条件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通过科学的训练和精心的培育,带出了众多优秀运动员苗子。该县年过五十的期思初中体育教师任行成,由于学校没有操场,就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时间,骑着自家的摩托车,带着运动员沿村村通公路训练中长跑,利用方家湖大堤训练体能,潜心研究训练规律;田径教练员王星,家在信阳住,在备战市五运会一个半月的暑期集训时间里,坚持与运动员同吃、同住、同练,在与其他4名教练员严格耐心的训练下,淮滨县在市五运会田径项目上夺得31枚金牌。
2017年暑期,该县按照市五运会青少组项目设置和竞赛规程要求,结合县情,将苗子运动员集中到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高强度、有针对性的集训。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拓展基础项目,狠抓重点项目,突出优势项目,坚持科学训练,着力提升竞技水平。在市五运会青少年组田径、足球、游泳、跆拳道、篮球、武术、乒乓球7个大项的比赛中,该县获得67枚金牌、22枚银牌、25枚铜牌,高居金牌榜第一位,位居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在金牌大项田径比赛中,淮滨运动员在19个项目上夺冠,捧得田径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