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 事 PDF版阅读

报晓风客户端

报知天下 晓通万家

垃圾没 乡村美 村民回


——琼海的田园生活

新华社记者 刘邓

“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一些身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如此感叹。对很多人来说,回不去或者说不愿回去的故乡多在农村,那里依旧脏乱差,人烟渐少、产业不兴;而向往的远方,则是处处美景、颐养身心。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呢?

对此,嫁到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的李小妹从来没“奢望”过。

“刚到这个村的时候,村里乱搭乱建乱养,垃圾堆满了村边的万泉河岸,来过一次的人,不会想来第二次。”带着记者在村中慢道上散步的李小妹记忆中的加脑村与记者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同,那时,“村里没有挣钱的门路,出去打工的人多,我自己只想着去外面找份工。”

而记者眼前的加脑村,道路干干净净,一些村民坐在自家门前聊天,与来来往往的游客互相点头致意,很有味道的苗家乐和民宿……“这里离市区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游客却不少,现在我们利用苗族聚居的特色,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点,123户人家610人的村庄,只有5人外出务工,基本在家门口就吃上旅游饭,村民人均收入能达到12000元左右,在种植槟榔、水稻等传统产业不丢的情况下,各家各户有可观的旅游收入。”村干部李家全告诉记者。

“上周六,哖嗦(苗话:吃饭)农家乐接待的客都满了。”李小妹这一两年回到村里给游客当起了“内导”,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记者行走在琼海的乡村,时不时就能看到一处垃圾集中点,偶见垃圾车在乡间公路上经过。“垃圾车两天来村里一次,”李家全说,2014年以来,琼海已逐步实现全市204个村(居)委会2756个村小组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围村垃圾消失了,美丽乡村出现了。”

告别加脑村,记者前往四十多公里外的嘉积镇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

这座田野公园由琼海市政府按照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理念打造,在这里,村民们该种地的仍在种地,所不同的是村民环保意识高了。记者偶遇大璞仔村村民伍乾荣。她告诉记者,“来的客人多了,为了给游客一个好环境,村民都很自觉不乱丢垃圾……有一家公司要提升改造这里,帮他们干活,还能拿到100元一天的工钱。家里5亩地承包出去一年一亩能有1400元租金。”

伍乾荣说的公司是海南叁圆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一家成功打造了南山和呀诺达两个5A级景区的本地知名旅游开发商。该公司土地管理部负责人章新宇告诉记者,政府与公司已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将龙寿洋13000多亩地、几个自然村庄打造成5A级的田园综合体旅游区。“建好的景区中,根据村民意愿,愿意种地的还种地,不愿种地的可以将土地流转给我们,拿土地租金和种植物的分红。我们希望带给村民的是‘月月有工资、季季有收成、年年有分红’。”

像这样的村庄还有博鳌镇南强村、大路坡村、沙美村,琼海整个农村区域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大景区,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过上现代田园生活。(新华社海口2月9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