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大杨湾村:传承文化 留住乡愁


本报记者 黄铎

来到新县千斤乡大杨湾村,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占地100平方米共有4个展厅的村史陈列馆。毛泽东选集、老报纸、老唱片、油罐子、织布机……在大杨湾村史陈列馆里,这些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老物件和一些农耕器具成了展品。

大杨湾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志祥说,这些都是村民们以前用过淘汰下来的,听说要建村史馆,都自发从家里拿了过来。1968年的人民日报,1966年的中共新县县委文件,1969年的红旗杂志、油灯、纺车等这些资料和器具上带着红色的记忆和浓浓的乡愁。

村史陈列馆就设立在村办公楼内,如今,在这间不大的房间内,就能体会到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历史与魅力。馆内及墙壁四周还陈列着与该村历史等相关的文图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我们曾经使用过的物件消失了,建这个馆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农村的历史,让历史文化浸润美丽乡村,忆过去,看今朝,展未来。

“这个是我们农民自己建起来的村史馆,或许是目前全市和全县唯一的村史馆,却凝聚了一个村庄几代人在艰苦自然环境中求生存的拼搏精神和智慧。我们的村干部一代接着一代都保留了珍贵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有好多内容都体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组织大家参观我们的村史馆,会激励我们的群众向先辈学习,更加埋头苦干,增强广大贫困群众尽快脱贫的信心,相信一个具有历史悠久、奋进创新的大杨湾村,必将更加美好。”负责管理村史陈列馆的村干部杨大平说。 

“目前,我们县和其他县的干部群众已到我们的村史陈列馆参观有50余次,他们普遍认为,建一个村史陈列馆,既能够弘扬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彰显了大杨湾村独特的文化底蕴。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收集和完善各种历史资料,写一部大杨湾村村志,在布展上下功夫,积极打造‘留得住乡愁’的现代化新农村。”大杨湾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志祥告诉记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