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宇
2017年12月20日,信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诊了一位胎龄28周、体重仅1.19Kg的早产儿。众所周知,极低体重新生儿在出生数周内是无法通过胃肠途径获得足够的营养,所需生命营养支持只能依靠静脉营养。对于这位小宝宝而言,如果没有及时的营养吸收,生命危在旦夕。
然而,由于早产儿不仅静脉穿刺难度大而且反复穿刺周围静脉极其容易引起血管破坏,再加上其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高浓度的营养液给患儿刺激太大,容易出现静脉炎、外渗,严重者可造成局部坏死等不良反应,增加患儿的痛苦,增加感染的机会,加大护理工作难度。
为了使该患儿和像这样的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决定采用国内先进的PICC置管术,利用一根细长、柔软且可以弯曲不易打折的导管,从外周大静脉置入达到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并将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为患儿中长期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提供静脉通道。“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由于是从外周静脉穿刺,操作固定和护理均较容易,合并症少,又能长期保留,在做全静脉营养时能够输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穿刺静脉选择双上肢的浅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主,还可选择头静脉、腋静脉等。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和无菌手套、铺孔巾、碘酒、酒精消毒整个肢体。先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渗血及液体输注情况。同时拍摄X线片观察导管的位置。”该病区负责人对记者说。
新生儿PICC在早产儿置管中,技术难度大,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水平。首次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不仅给这个28周新生儿带来了更优越的治疗水准和护理手段,更大大提高该患儿的治愈希望,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为了实施新生儿PICC,我们派出优秀护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并获得资质培训证书。精细化的新技术,更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团队,作为信阳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我们依托医院独有的人才优势,不断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20余例早产儿实施了PICC置管术,技术上日臻成熟。”该负责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