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顺荣
转眼,又是东风解冻立春时。立春,又称“打春”“报春”“咬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即“开始”之意,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在中国人心目中,春是温暖,春是生长,春是耕耘播种,春是鸟语花香。
喜迎春回大地是立春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宋代李时吟的《十二月立春》:“东风昨夜到疏篱,早被游蜂探得知。花子又从今日好,人情须胜去年时。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劝了亲庭眉寿酒,旋裁春帖换新诗。”前四句说明,从“立春日”起,不仅鲜花将迎春盛开,连人们也会精神振作,奋发有为;后四句则通过具体行动的描绘,揭示出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无限喜悦心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们 “心同草木乐春天”的精神面貌。
立春时节,气温回升,万物复苏,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古代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褒赞明媚的春光,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白居易的《立春后五日》:“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坐。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这两首诗采用白描手法,极其细腻地刻画了立春之后冬天渐行渐远,妩媚春色越来越浓的过程,对大地复苏的愉悦之情跃然纸上,读来让人赏心悦目。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人们总盼望着新春拥有新气象。唐代诗人卢仝的《人日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愿与梅花俱自新。”这首诗明白晓畅,别出新意,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希望自己像梅花一样,伴随着春归,新年的面貌焕然一新。
立春这一天,是要吃春盘春饼的,也就是“咬春”。在立春这天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能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这是杜甫晚年寄居长江瞿塘峡奉节城时所作的《立春》诗,“春盘”就是立春日置春饼与各种时蔬之菜盘。诗人面对自家用生菜制作的春盘,触景生情,忽然忆起曾在唐肃宗身边任左拾遗时吃春盘的豪华情景;此诗除却撼人心魄的世道人情外,还告诉我们,从京城皇宫到荒峡野地,从昌盛之世到动乱之秋,人们均有在立春吃春盘的习俗。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宋代诗人张轼《立春偶成》)立春了,暖阳高照,冰雪消融,众多美好的希望在等待着我们,徜徉于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曼妙诗句之中,眼前的世界开始变绿,每个人心底的种子也都会迎着暖暖的阳光悄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