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俺们乡里有好“路”


本报记者 张诗绮

春节临近,她们却踏上外出打工的路。

她们就是息县彭店乡的月嫂们。据彭店乡党委书记刘波说,全县每个乡镇情况不一样,但是脱贫致富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根据乡里的实际情况,彭店乡倾力打造“月嫂之乡”。这条“路”他们已经走了一年多,有坎坷曲折,但更有笑容和收获。

铺“路”之初,从参加培训到走上月嫂岗位,直到收获第一笔工资,每一步都不容易。“我们这些平时跟土地庄稼打交道的农村妇女,能够走上月嫂岗位吗?有雇主愿意请我们吗?”在外打工回来的月嫂李娜回忆道,起初乡里很多妇女都有这种想法。她们犹豫着,也有人根本不抱希望。

“树立信心是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乡党委、乡政府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该乡社保所所长张平说,“经过再三思考,反复推敲,要把月嫂之路变成脱贫路,需要走访和宣传,需要优秀的培训老师,需要‘领头羊’的带动力。”

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惧寒,乡领导挨家挨户的走访宣传,给所有符合参加月嫂培训的家庭加油打气,讲解补贴政策,纠正错误的观念。县人社局组织了专业的月嫂培训班,请来优秀培训老师,参加培训的妇女不仅免费听课,还能按天得到培训误工补贴。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培训,有人“走出去”了。尤春红作为第一批参加培训的月嫂,刚走出去就与一家月嫂机构签了合同,底薪4000元,同时她还是市人大代表。“你和我,没有什么不同,咱们大家都可以做得到!”尤春红不但自己摆脱了贫困,更持续不断地鼓励着身边人。而另一位月嫂赵倩,现在已经成为月嫂培训机构的高级讲师,因为有丰富的经历,她讲的课不但内容丰富,更鼓舞乡亲们的干劲,很多人因为她,摒弃旧观念,大胆地走了出去。

月嫂这条路,让很多人脱贫了,也给了很多人希望。尹店村今年42岁的邓现伦,2013年在给别人修葺房屋过程中摔伤,左腿粉碎性骨折,其媳妇马晓丽在丈夫摔伤后连出了两次车祸,重伤初愈,干不了重活,同时她们还有3个孩子,都在上学。马晓丽却并未被厄运击垮,她参加了月嫂培训班,“我干不了重活,月嫂这个岗位最适合我。感谢乡里给我们铺的这条路,我要一定会战胜命运,战胜贫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