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 制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提升司法能力 扩大保护效果

信阳中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


本报讯(记者 夏青云)12月27日上午,信阳中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2017年下半年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进展,并通报了5起典型案例。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焕成,环境资源庭庭长蔡红莉等参加了新闻发布会。该院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闻发言人王明强主持发布会。河南法制报、信阳日报等省市媒体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陈焕成首先通报了2017年下半年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进展情况。信阳中院继续坚持现代环境司法理念,实行“三审合一”,在依法审理案件的同时,继续推进复植补种生态修复、环保禁止令和“一院一主题”模式,提升环境资源司法能力,扩大环境保护效果,受到了省高院院长张立勇的再次批示肯定。今年10月份,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信阳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过程中,该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又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法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公正审理案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该院坚持罪刑法定原则,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审理刑事案件113件,依法保障国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坚持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民事案件224件,充分发挥民事审判救济和修复功能,依法保障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原则,审理各类环境资源行政、行政非诉执行案件265件,督促、保障行政机关充分履行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职责。

发挥行业专家作用,提升司法能力。该院在信阳师范学院建立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围绕社会关注度高、法律适用难度大的重大案件、群体性案件和新类型案件等审判实务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加大调研力度,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提升司法水平。建立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库,从信阳农林学院和环保、水利、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选取了55名专家组建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库,在证据采集固定、损害鉴定评估、环境资源修复评价等方面主动征求专家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专家在审理环境资源重大疑难案件中的指导作用。

继续推进复植补种生态修复和环保禁止令,扩大环境保护效果。该院从2016年9月开始在涉林刑事案件中推广复植补种生态修复司法机制。该机制实施一年多来,生态修复范围越来越广,修复方式越来越丰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一年多的审判实践经验基础上,该院制定了《涉林刑事案件复植补种生态修复司法机制操作规则(试行)》,对程序流程进行细化和规范。

推进“一院一主题”,建设生态信阳。各个基层法院根据本地案件类型、特点和生态保护重点,确立了“一院一主题”工作模式,并取得新的进展。罗山县法院围绕“护航绿色生态,打造鸟类天堂”主题,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堰河鹭鸶林湿地设立了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加强与罗山社工协会、罗山鹭鸶保护协会等环保社会力量的协作,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复植补种,并拍摄了微电影《鸟的天堂》,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发布会最后,蔡红莉通报了5起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