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维 通讯员 余江)“一家人都搬进了厂里提供的新房子,俺还入股了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了,每季度都能享受分红,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一家都进城了,这日子过得有盼头啊!”12月25日,正在息县产业集聚区河南省豫道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忙碌的刘晓慧,谈起目前的生活,喜上眉梢。
刘晓慧是息县项店镇陈大庄村人。由于家里土地少,没有技术,收入来源单一,一家人生活困难。去年,刘晓慧在帮扶工作队员的建议下,来到豫道食品公司上班,发现集聚区离县城很近,且附近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她说服丈夫流转了土地,也来这个公司上班,把孩子送到公司附近的寄宿学校上学。公司免费给他们提供了住房,一家人就这样进城了。
刘晓慧一家生活的变化和河南省豫道食品公司以产业带动扶贫,正是息县打好脱贫“组合拳”的一个缩影。
息县是农业大县,盛产小麦、水稻等,连续九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授予“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称号,素有中华粮仓的美誉。息县在原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南北双栖主粮产地、古息壤黄金主食带、淮河生态保护中枢三个“全国唯一”的资源禀赋,提出了“生态主食、膳待国人”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将“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的优势演绎成了灿烂的生态主食文化。截至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0家,建成投产61家,其中主导产业25家。
经过持续发力,息县以营养主食、休闲食品、生态饮品三大系列为主的食品产业蓄势崛起,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检测,从流通到消费的全产业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金融+保险+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筛选出有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作为产业扶贫基地,根据基地情况,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区内13家企业与6700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确保产业扶贫资金“零风险”、贫困户收益有保证。今年上半年,县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8.8亿元,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52.5%,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态势良好,在省定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实现了扩容晋档。
在县产业集聚区务工的群众自发编了顺口溜:“门口务工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
商城:惠民政策暖民心
本报讯(杨绪伟)“脱贫攻坚措施强,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来不愁穿,义务教育要优先……”12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扶贫政策文艺宣传,在商城县丰集镇高斛山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吸引了附近十里八村的300多名群众前来观看。舞蹈《扶贫之歌》、坐唱《打好扶贫攻坚战》、小品《懒汉脱贫》、山歌剧《精准扶贫进茶乡》、火绫子《扶贫攻坚捷报传》等节目,引来掌声笑声不断。
为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进一步激发全县人民脱贫攻坚的斗志,近日,商城县集中组织开展了扶贫政策宣讲基层巡演活动。巡演活动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让乡亲们听得明白、记得清楚,受到了广泛欢迎。
为强化宣传效果,让群众“看热闹”的同时“看门道”,巡演活动还设置了扶贫政策咨询、有奖问答和问卷调查等环节,在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中强化参与,寓教于乐中让扶贫政策宣传更加入脑入心。
“节目既好看又好懂,扶贫政策扶到了俺们老百姓的心坎上,特别暖心!俺一定好好干,争取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早日脱贫!”高斛山村王上湾组贫困户蒋与强的话引起了在场群众的共鸣。
据了解,为有序推进扶贫政策集中宣讲基层巡演活动,该县成立了专门的文艺宣传队伍,由县委宣传部统筹组织,每天巡演一个乡镇的2个贫困村,目前已连续巡演3个乡镇6个村,现场观看群众达2000多人,年终巡演活动将覆盖全县23个乡镇和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