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小学是培养20年后的建设者的,可是20年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我们越来越不敢预测。这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职业在消亡,也有许多新的职业正在诞生。这就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提出一个课题:未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的本体是什么?

12月16日,在全市第二期“中原名师信阳大讲堂”会场上,记者采访了刚刚作完主题报告的中原名师、市第九小学校长周雁翎老师,听她分享了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小学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我认为,人的本体是生命,教育的本体就是促进生命的成长。小学教育更应该从‘传承知识’到‘关注生命’,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面对采访,周雁翎与记者分享了她对小学教育工作的感悟,“我们走访历任老校长,从学校58年的历史中去溯源;开教代会、座谈会,到广大师生、家长中去寻觅;‘众里寻她千百度’,最终,我们把目标锁定为‘成长’,提出‘教育即成长’的理念。对成长教育进行理性思考,确立学校的教育信仰——建构关注师生一生幸福成长的‘成长’教育,追求‘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这是学校的使命。”

“我们追求的成长教育,不是短时的拔苗助长,而是一生的持续成长。”周雁翎说。

作是一名语文教师,教了17年语文,“养读语文”是她的教学主张。她深知阅读是语文的“根”,3-12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就很难再培养对书天然的亲近感;作为一位从小就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的母亲,她更知道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很多在他们成年后会淡忘,但如果养成了从小阅读的习惯,他们将受益无穷,终身都会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因此在课堂之余,她一直致力于课外阅读推广,鼓励家长、亲朋好友带领自己的孩子阅读。

刚刚调至九小时,她就面临着新的情况。刚到学校时,副校长向她介绍学校的生源情况,全校1916名学生,1394名是进城务工子女。

家长们忙于生计,让他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确实是不切实际。怎么办?既然家长当不了孩子的老师,那老师就当孩子的家长吧。于是,2014年,九小提出了“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口号,主动肩负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责任,开始进行“养读课程”建设。

如何保持孩子自主阅读的热度?九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年四月举行“悦读节”,开展图书跳蚤市场活动,邀请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来校举办讲座,利用升旗仪式进行班级诵读成果展演,推荐自主阅读书目,成立了各种读书社团,“雅风吟诵社”“小露珠儿童诗社”,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如何让家长了解阅读,配合阅读?九小专门组织教师录制了指导家长的系列视频微课《教你如何阅读绘本》,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给每一位家长;老师们成立了教师志愿者团队,到社区、户外举行义务亲子阅读会,促进更多的家庭走进亲子阅读的行列。

周雁翎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小男孩儿的故事。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市中心医院门口旁摆了两个烤红薯摊儿,家里有三个孩子,他是最小。小男孩儿非常调皮,用他妈妈的话“天天出去野,不到吃饭的点儿不进屋”,学习成绩自然不好。但他妈妈说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后,他就开始变了,经常在家捧本书一看半天,暑假经常一整天待在环球书店里看书。前一阵儿,班级开始图书漂流,为了能看更多的书,妈妈甚至发现他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他妈妈说:“真没想到,我的孩子变化这么大!”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对知识的学习有着自己的见解:那些孩子还没开悟,等他开悟就好了!我知道,我母亲口中的开悟指的是‘志向’。志向养成是成长的关键点,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了贯穿六个年级的‘三礼三进’主题课程。”周雁翎说。

据周雁翎介绍,三礼包括:一年级入学——开笔礼,开笔礼设计了“整装习礼、朱砂启智、学写人字、赠送福袋”几个环节,意在开蒙养正,启迪心智;四年级10岁——成长礼,在“寄语篇、成长篇、感恩篇、祝福篇”中回味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父母养育的辛劳,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六年级毕业——毕业礼,家长颁毕业证、写下未来梦想,走毕业门,拥抱恩师。相信这些温馨的画面会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相信这个深情的句号会成为他们成长的新起点。“三进”包括:二年级——走进自己的内心,开展“我的梦”主题阅读活动、绘画比赛、讲故事比赛;三年级——走进各行各业,“我是小交警”“我是小法官”“我是小小消防员”“我是小小面包师”,在兴趣盎然的体验中,孩子们对未来的职业有了初步的构想;五年级——走进大师的内心,用名人巨匠成长的足迹启迪心智,树立志向。

“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不断调试,用爱和坚持建设了成长课程,落实了成长教育。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是积极的创造者;在学生、教师、家长一同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也获得了发展,近三年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教师发展学校、省级卓越家长学校、省级终身学习品牌单位、河南省最具成长力学校;201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课后服务试点学校。”周雁翎感慨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