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 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光山:发展多彩田园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 郭靖 高晶晶 潘家栋

光山县总土地面积18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1.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109.4万亩,农业生产资源较为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等。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90多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10万亩以上。该县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开放的视野,着力抓好产业扶贫,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特色农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贫困群众持久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农业基础支柱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其中,水稻、小麦面积79万亩和30万亩以上,蔬菜15万亩以上。全县现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800多家,家庭农场400多家。

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一是生产基地高效发展,先后培育发展斛山、砖桥万亩高产水稻基地,槐店万亩油菜基地,净居寺、凉亭万亩茶叶基地。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共培育发展各类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三是品牌建设卓有成效,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一大批品牌先后获得各种殊荣,“蓝天玉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钱财”大米获得河南省著名品牌,四方植物油公司获得2015年度“信阳市市长质量奖”,质量品牌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规模经营效益凸显。全县承包耕地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00余户,种植水稻300亩以上的大户150余户,规模经营效益大幅提升,优势凸显。全县现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800多家,家庭农场400多家,涉及到粮油、蔬菜、茶叶、油菜、油茶、畜禽水产、中药材等产业的生产、加工流程、农机服务和跨区作业等各个领域。

“稻虾共作”辟新径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种粮效益不高,粮食作物收益低而不稳,“稻虾共作”生产打破了价格限制,绿色稻米价格是普通稻米的三倍以上,且从养殖到加工、餐饮、贸易等各个环节均盈利,实现了稳粮和增收“双赢”。发展“稻虾共作”生产,既稳定水稻面积、保护水稻产能,又促进农民增收,走减药节肥、节约资源的绿色发展之路。水稻是光山县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80万余亩,加之光山水资源丰富,且水资源保护利用较好,大部分稻田适合发展“稻虾共作”生产。近年来,随着小龙虾市场需求增大,经济效益显著,光山县“稻虾共作”生产小龙虾农户快速增长,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生产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稻虾共作”生产,亩纯收益都在3500元以上。

为实现该县“稻虾共作”生产正规化、规模化,示范带动全县发展“稻虾共作”生产,光山县政府出台了《光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政策扶持稻虾共作和鼓励藕虾套作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政策扶持,并拿出2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为提高全县农民“稻虾共作”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县农业局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通过集中观摩培训和下到田间地头等形式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2017年,全县新发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面积新增2万余亩,总面积3.1万余亩,实现经济收入7000余万元,带动500余户贫困户通过“稻虾共作”生产实现增收530万元。

油茶飘香富万家

光山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这一政策机遇,把发展油茶作为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已达20万亩,并新建茶油加工厂1个,油茶种苗繁育基地120亩。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县”、“国家油茶科技示范基地”,是全国100个重点油茶县之一。

名茶之乡扬四方

光山县良种茶园面积稳定发展,茶叶产量产值稳步增长。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3.6万亩,开采面积达到 14.8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发展到9.45万亩,全县茶叶总产量达8835吨,产值90500万元,较上年增加6.22%。

在国家级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该县取得多项大奖,在2017年第十二届“中茶杯”评比中,光山县净居寺茶场“紫云苏山春”牌信阳毛尖、大苏山黄茶分别荣获“中茶杯”绿茶类特等奖,光山县诚信公司“弦国春”白茶和光山县净居寺茶场“紫云苏山春”白茶,分获“中茶杯”绿茶类一等奖。在中国开封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建业杯”全国斗茶大会中,蓝天茗茶特级信阳毛尖荣获“茶王”称号,净居寺茶场紫云苏山春特级信阳毛尖荣获一等奖,东方盛世茶业、大尖山生态茶叶、兰亭林茶合作社等企社分获优秀奖。

2017年全县新增河南省著名商标品牌企业1家,荣获中国茶叶学会授牌“茶叶科技示范基地”企业1家,光山县再次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蓝天茶业公司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总经理李健被评为“中国茶叶年度行业经济人物”。同时,光山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第五届“中国名茶之乡”。

产粮大县铸辉煌

光山地处信阳市南部,地形属于平原向丘陵、浅山过渡区,有“淮上江南”和“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光山土壤种类繁多,自然植被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资源较为优越,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茶叶、油茶等。

全县总土地面积18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1.9万亩;复种指数达到158%。

该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三大作物,蔬菜、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等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全县年水稻种植面积79万亩以上,小麦30万亩以上,油菜45万亩以上。2016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5.2万亩,总产量11.42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丰”。其中水稻79.76万亩,总产49.51万吨,小麦26.98万亩,总产7.6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2.4万亩,总产8.16万吨。其中,油菜47.5万亩,总产7.79万吨。

油菜花海迎宾客

光山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226天,适宜油菜种植,光山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油菜种植作为群众脱贫的抓手,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做大做强油菜产业。油菜生产面积扩大,产量提高,品质提升,迅速成长为光山农业的主导产业。2017年全县油菜面积达到47.5万亩,油菜籽产量达7.79万吨。

光山十宝俏神州

光山县是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近年来,该县积极引导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广,鼓励和支持电商发展,电子商务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巨大作用。

该县更是一个农业大县,有着种类齐全、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和传承文化、承载记忆的特色小吃。该县从特色农产品中评选出光山“十宝”,即砖桥月饼、鸡公潭糍粑、黑猪腊肉、咸麻鸭蛋、青虾、茶油、油挂面、甜米酒、红薯粉条和“观五玫”鲜桃,将农副产品推向市场,创造高附加值,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